先說個段子,以后和人打架可以說:“我要把你打得連親iPhoneX都認不出來”。
注:在體驗和寫作期間,筆者的隔壁辦公室的同事不幸查出了肺結核,為了避免染病隔離等造成無法按時交稿,筆者只能在短時間內倉促完成了這篇體驗文,文中如有不足和錯誤之處,請各位看官見諒。
iPhone,一個注定會被歷史所銘記的名字,回顧初代iPhone的發布,幾乎是顛覆了整個行業對于手機的認知,原來手機可以沒有那么多按鍵,原來我們的手指就是最好的輸入設備,原來這么多的操作都可以在方寸之間完成。更重要的是它的誕生象征著移動互聯新時代的開啟,手機從此不止是手機,而是成為了連接一切的紐帶,人們感知世界的終端。
然而近年來,相比安卓陣營的不斷強化和推陳出新,iPhone則顯得有些相形見絀,一直到初代iPhone發布之后的第十年——iPhoneX的誕生,人們的觀念在此被再次革新。
筆者這次非常榮幸的從試客得到了這臺來自蘋果公司的十年之作——iPhoneX體驗機會,一周的時間,邊玩邊寫,希望能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iPhoneX。
DAY 1:ID設計的十年之變,入眼驚艷的全面屏
如果用一句詩來形容這一次初見iPhoneX的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便是最適合來形容我的感受的。自4s以來,歷代iPhone幾乎套娃式的的設計已經讓用戶無比疲勞,直到這一代的iPhoneX終于又讓人眼前一亮。
▲iPhoneX與歷代iPhone最大的區別就是ID設計了。蘋果在iPhoneX上第一次引入了全面屏,第一次干掉了屏幕正面的Home鍵,取第一次用了如此多的傳感器……數個第一次,成就了這款截然不同于以往的iPhoneX。
▲告別了臉盲癥的iPhoneX給人的第一感覺大概就是圓潤了,圓潤的機身,圓潤的屏幕邊角,在熄屏的時候,有著非常強的一體感。至少帶著iPhoneX上街的同學,不會再被擔心被錯認為前幾代產品。
▲點亮iPhoneX的屏幕,這是一塊讓人無比驚艷的全面屏,邊框雖然不算太窄,但是除了屏幕頂端各種傳感器的“劉?!敝?,手機的正面依然幾乎全是屏幕,這塊被蘋果稱作SUPER RETINA,分辨率達到2436×1125,458ppi的5.8英寸屏幕入眼帶來的感覺就是驚艷。
▲這一次,被蘋果帶起潮流的HOME鍵已經正式跟我們宣告再見,沒有了HOME的iPhoneX有的是更強的一體感,以及一套隨之而來的全新交互方式(后文會進行解讀)。
▲仔細看一下這里的齊劉海,是不是可以看到很多的傳感器?這也是新iPhoneX的法寶之一。
▲不銹鋼邊框的回歸,更為iPhoneX帶來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氣質。
▲有了不銹鋼,當然不能少了最經典的雙面玻璃設計。流光溢彩的不銹鋼邊框和雙面玻璃,仿佛穿越了5年的時光,看到了那時艷驚四座的iPhone4。當然,相隔數代產品,相似的設計帶來的確實完全不同的觀感,以及同樣驚艷的感受。
▲當然,作為旗艦機的iPhoneX同樣配備了雙攝,這次的雙攝除了技術上有著諸多革新之外,更是同時裝備了光學防抖,只此一點,相機成片率就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純粹的玻璃,各種先進的涂層技術,給iPhoneX帶來的是無與倫比的高端質感。
▲再看一眼這無比驚艷的全面屏吧,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未來。
▲不得不說,全面屏這種東西在看視頻的時候,確實顯得特別炫酷。
▲嗯,這是拿到iPhoneX的第一天,我不禁為這臺驚艷的手機感到贊嘆,顛覆了以往一貫的設計風格,歷代最大的變化,面向未來的設計,更是終結了果粉們對于手機尺寸的爭論——對,iPhoneX同時給你大屏幕的暢快和單手操作的快感!單論外觀和設計,至少這一次,廚子不用再拼了老命的去壓老喬的棺材板了。
DAY1的最后,作為一個曾經的iPhone用戶,自然可以很輕松的通過iCLOUD把所有的APP和文件還原到這臺全新的iPhoneX上。那么接下來的時間,自然就是好好把玩了,這臺很COOL的新iPhone在體驗上又會如何呢?
DAY2:被干掉的Home鍵和全新的交互
Home鍵作為iPhone曾經的標志之一,帶動了一個時代的潮流,這顆按鍵曾經集中了指紋識別、Home按鍵、SIRI喚醒等諸多功能,可以說是歷代iPhone必不可少的功能按鍵之一,。
▲然而到了iPhoneX身上,為了給全面屏讓路,Home鍵被蘋果毫不猶豫的干掉了。與此同時,iPhoneX給用戶帶來的則是一套全新的交互方式。
▲首先還是來說一說按鍵,iPhoneX雖然干掉了Home,但是仍然有傳統的音量鍵、靜音撥桿以及電源鍵。或者應該說是側邊鍵更為準確——iPhoneX弱化了電源鍵的概念,而賦予了這顆按鍵新的操作邏輯。相比歷代iPhone,這顆按鍵的長度也變長了不少,因為沒有了Home鍵,它集成了更多的功能:長按——呼出Siri,同時短按側邊鍵和音量加——截圖,長按側邊鍵和任意音量鍵——關機,依次短按音量加、音量減,再長按側邊鍵——強制關機,快速按兩次側邊鍵——啟用ApplePay,快速按三次側邊鍵——輔助功能快捷鍵,快速按五次側邊鍵——啟用SOS。
▲這顆按鍵,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不少Home鍵的功能,包括在應用商店安裝應用的時候,也要通過快速雙擊側邊鍵,然后調出FACE ID進行安裝(大家注意看GIF,調出FACE ID的時候,用攝像機可以拍到紅外光)。
當然,沒了 Home鍵以后,iOS 的整套交互邏輯都要改變。按下 Home鍵這個操作習慣已經伴隨了用戶近十年,如何在操作習慣上去改變是個大問題。
▼當然,有人提出了下面這種方案,在屏幕下方放個虛擬的 Home鍵:
▲嗯,那跟就跟安卓一樣,全面屏似乎就有點真的是為了全面而全面的感覺了。當然,如果蘋果真的這么搞了,那它也就不是我們常常把他吹上天的蘋果了。
在交互邏輯上,iPhoneX對于歷代iPhone最大的顛覆,其實是用各種滑動操作代替傳統的點按操作和Home鍵功能。
▲比如傳統的Home返回,在這里是從屏幕底部往上滑動,在任何應用里,這樣一劃都會退回到桌面。
▲比如后臺切換,可以按住底部橫條進行滑動。
▲比如后臺APP選擇和關閉,則是通過向上滑動拉起APP界面,然后暫停片刻來進行實現。
▲當然不能忘了劉海兩邊的下拉,一邊是控制中心,一邊則是通知中心。
▲當然,這只是初代的iPhoneX,初代去掉實體Home的產品,在未來,結合3D Press,顯然在操作上,會有更多更便捷的方式在等待用戶。
咳咳,操作展示到這里,接下來說一些微妙的變化:其實物理Home鍵的缺失,在操作上,多少還是讓交互變得突然微妙起來的。
對于歷代實體Home鍵的蘋果手機來說,不論用戶身處何種環境,不論用戶用什么奇葩姿勢,只要按下 Home 鍵,就可以實現【點亮屏幕-指紋識別-解鎖屏幕-返回桌面】這一整套操作。毫無疑問,就像當年的鍵盤手機盲打一樣,這些都是可以通過逐漸的使用來慢慢獲取的。
▲然而當你使用iPhone X 的時候,這個過程就變成了:【拿起手機-自動亮屏-調整姿勢-盯著屏幕-大概率FACE ID識別成功-從底部滑動解鎖-返回桌面】,如果小概率FACE ID識別失敗,呵呵,請您重新輸入密碼解鎖……雖說整體上來說,其實對于手機的功能性也沒有什么影響吧……
▼在這里順便吐個槽:
▲這個不管什么APP都會有顯示的底部Home條,有時候其實也挺煩的,不過為了全面屏,那就這樣吧,我忍了就是。
總的來說,iPhoneX作為第一款干掉實體Home鍵的新iPhone,它盡量的去嘗試解析全面屏的真實意義,也為此帶來了一套全新的交互方式,滑動也從此成為了未來的主要操作方式。不過還好,這套交互方式學習成本并不高,不需要太多時間就能掌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也要去為新手機的新邏輯,重新調整自己的行為,這顯然也是一種對于效率的犧牲,這個時候,大概手機看起來也更像是一個冰冷的工具了。
DAY3:傳感器與FACE ID還有它所帶來的其他
FACE ID,或者說叫做面容ID,這個全新的功能,是我使用iPhoneX這三天以來,感受到的最杰出、也是最有創造性的新技術和新體驗。其實這一部分,應該結合在交互中,一起解析,應該會更加合適。
▲如果說iPhoneX在外觀設計上,還有讓人不滿意的地方,那大概就是屏幕頂端的齊劉海了,這也是在正式發布以前,一度被稱為逼死強迫癥的設計。然而,異性全面屏上的齊劉海帶來的,才是蘋果的十年之作iPhoneX的最大革新——強大的傳感器和跨時代的FACE ID。
▲在這一塊小小的區域內,iPhoneX集成了如此多的傳感器,也正是依靠其中的紅外鏡頭、點陣投影器的原件,iPhoneX拿出了今年手機類產品中最神奇的黑科技——FACE ID面部識別技術。
▲利用藏在前面板「劉?!估锏狞c陣投影器,將 30,000 多個肉眼不可見的光點投影在臉部,繪制出獨一無二的面譜,同時泛光感應元件發射出紅外光,最后紅外鏡頭會讀取點陣圖案,捕捉它的紅外圖像,然后將數據發送至 A11 仿生芯片中的安全隔區,以確認是否匹配。
▲和目前安卓陣營的面部識別方案比,iPhoneX的FaceID顯然是要高出了一個層級的,它所使用的信息并非是傳統的2D信息,而是一個三維的,立體的面譜信息,在保證更高準確率的前提下,安全性也確實提高不少。
▼說了這么多技術上的內容,其實這個功能用起來并不難,這里借用一個劉翔的GIF說明下用法:
▲在進行設置時,用戶只需要按照手機提示,轉動頭部,通過傳感器就可以記錄你的FaceID。
▲解鎖同樣是非常方便的,只要正視屏幕,就可以迅速完成解鎖。同時通過上圖的GIF,我們也可以看到解鎖時,紅外攝像機在不斷的工作。
當然,筆者有一個觀點:關于手機解鎖,失敗幾率高10%,每次多花 0.5 秒,就是巨大的災難。
▲關于Face ID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解鎖的成功率。
解鎖成功率問題之一是造型。在解鎖時,筆者嘗試過更換眼鏡、發型、表情、假胡子等等,FaceID在大多數時候都是可以解鎖的,并且蘋果官方宣稱,FaceID會進行自主學習,以增強對于機主各種改變的辨識度。所以簡而言之,造型問題不是問題。當然,你不能帶口罩啊,一帶口罩妥妥的完蛋……
解鎖成功率問題之二是角度。筆者在使用過程中,曾經有數次因為角度問題而導致FaceID解鎖失敗,有時候也挺惱火的。不過簡而言之,大多數時候角度并不存在太大的問題,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解鎖成功率問題之三是光線明暗。理論上說,采用紅外光識別FaceID應該是無所謂光線明暗問題的,事實上在我的實際體驗中,大部分情況暗光的夜晚都是可以自行解鎖的。然而比較蛋疼的是,好幾次半夜躺在床上想玩手機,怎么解鎖都解鎖不了……我猜這大概還是姿勢或者造型的問題了,捂臉。
解鎖成功率問題四化妝。其實iPhoneX識別的是臉部深度信息,整個臉的構造,作為亞洲四大邪術之一的日本化妝術雖然很牛,但是事實上是擋不住iPhoneX的。
反正試了好多次,就解鎖成功率而言,FaceID還是不如傳統指紋識別。
再說解鎖效率,其實關于效率這個問題,在上文中已經有所提及。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FaceID和指紋相比,效率上還是有所差距的(差距并沒有圖中那么大,該GIF的速度比較慢)。以前解開一部手機,只需要手(指紋)就行了,盲操就可以完成,現在要手和臉并用,無形中就增大了解鎖的復雜程度和時間損耗,從這個角度來說,面部識別適用場景實在小得多。關于解鎖方面,FaceID圖新鮮可以,用久了還是沒有指紋識別方便。
PS:當然因為我本人的所有手機全是正面指紋,所以暫時也找不到背面指紋的產品來和X對比,興許FaceID在部分場景中,效率會比背面指紋的手機要高也說不定。
那么又有同學要問了,現在改面部識別了,安全性如何啊,會不會對著我的臉就自動轉賬了啊……
▲嗯,大家不用擔心,上圖這種情況基本是不會發生的。
▲設置選項中有一項為“注視啟動面容ID”,也就是說,如果你在睡著的時候,并不用擔心隨便哪個人就能解鎖你的手機,并進行轉賬等等。
▲Face ID 還有個特別有用的功能,當沒有解鎖的時候,所有通知信息,比如短信、郵件都不顯示詳情。但當 iPhone X 發現你本人在看的時候,就會自動顯示詳情 .。毫無疑問,這貨現在要比大多數的通知系統聰明得多。
▲這里順便表揚一下【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目前微信已經可以支持使用面容ID進行快捷支付,這個跟進還是非常及時的,相反馬云爸爸的支付寶就顯得落后了一些。
說是異想天開的創新也好,說是為了全面屏所做的妥協也好,簡而言之呢,FaceID作為這次iPhoneX在技術和體驗上帶給用戶最大革新,整體的使用體驗還是比較讓人滿意的,雖然說在某些場合上,FaceID和TouchID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差距,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這些都是可以被彌補的,FaceID也不僅僅止于FaceID,這條齊劉海和這些強大的傳感器所帶來的,是多種技術的革新。
▼對了,補充一點,那一條齊劉海還有個很好玩的功能:
▲對了,傳說中的動態Emoji,用戶可以通過這些萌萌噠表情進行相互交流(目前僅限于iMessage),這也算是通過傳感器來實現AR功能在手機上的運用吧!
DAY3的最后,你們以為蘋果裝這么多傳感器就是為了FaceID?真是圖樣圖森破,大招還在后面……
DAY4:關于性能和日常體驗,誰能比我Diao!
眾所周知,歷代iPhone的性能絕對是冠絕智能手機陣營的,如果要找句試來形容一下的話,大概就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了。再加上IOS優秀的生態環境,其實關于體驗這一塊,從來是最不要擔心的,作為10周年之作的iPhoneX當然也不例外。
▼先不說A11仿生芯片,先來說說iPhoneX這塊全面屏吧:
▲ iPhoneX屏幕采用圓角設計,四個圓角位于一個標準矩形內。按照標準矩形測量時,屏幕的對角線長度是 5.85 英寸,屏幕材質采用了OLED屏幕,這也是蘋果第一次嘗試。蘋果官方宣稱這是第一塊能達到蘋果設計標準的OLED屏幕,對比度高達1000000:1,亮度也能達到625nits,并且支持P3色域。
同志們,其他不說,625nit的OLED屏幕,國內一眾旗艦機簡直呵呵好吧……
▲這里引用一組大炮村的屏幕實測數據,不得不說,iPhone的屏幕確實沒太多可以黑的。而且為了防止OLED常見的燒屏等問題,iPhoneX還特別增加了特殊的算法,以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
接下來再來說一說iPhoneX的另一個最大革新——A11仿生芯片給我們帶來的改變。
▲A11處理器是蘋果公司自主研發的處理器芯片,依舊是主流的10nm工藝。相比于上一代的4核心A10,A11采用了史無前例的6核心設計,6顆核心和安卓陣營的大小核搭配蕾絲,由2個代號為Monsoon的高性能核心及4個代號Mistral的低功耗核心組成。在安卓陣營各種8核10核出沒的當下,蘋果也走上了堆核心的道路,有時候還是讓人覺得有點唏噓的。當然,不管怎么說,歷代iPhone的性能自然都是秒殺同代安卓的。
▲不服跑個分唄!依靠比iPhone8更高的主頻,不管是單核、多核,亦或是3D圖形能力,iPhoneX都可謂是冠絕智能手機陣營,只是不敵自家老大哥二代iPad Pro而已。這個場合只能歌唱一曲,無敵是多么寂寞了……
強大的性能最直接的體現,自然是在各種影音娛樂項目之中:
▲硬解4K視頻可謂是毫無壓力,額,不過因為是異形全面屏的原因,視頻的黑邊肯定還是無法避免的。
▲當然,對于這塊異形全面屏的適配,目前各種APP還有待跟進。
對于游戲自然也是手到擒來:
▲王者榮耀什么的輕松超神不是夢。
▲哪怕是對硬件要求較高的崩壞3,同樣是毫無壓力。
▲且因為是全面屏的原因,屏幕比例更大,視野面積也比一般的16:9更大,像農藥這種游戲,等于開了作弊器一樣。
說到游戲,其實還要特別提一提A11 Bionic處理器。這貨號稱仿生芯片其實是很有道理的,A11可以說是面向未來的智能芯片,它擁有一個每秒運算次數最高可達 6000 億次的神經網絡引擎,能夠輕松勝任機器學習任務,為Face ID等提供性能保障。而且裝備了A11的iPhoneX能讓AR技術更進一步,我們也因此能夠在iPhone X上玩到沉浸感出色的AR游戲??上壳昂玫腁R游戲并不多,筆者這里也沒啥可以展示的。
更加讓人驚喜的是,iPhoneX擁有著強大性能的同時,發熱控制也做的很好,這里引用一下劉翔的數據:
▲筆者自己進行的烤機測試中,測得最高溫度也就33攝氏度左右(室溫17攝氏度),這個成績可以說是比一幫安卓旗艦的表現要好太多了。
在充電和續航方面,iPhoneX還是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根據民間權威機構測算,這一代iPhoneX的電池容量大概在2700mah左右,相比安卓陣營來說可能有點少。
▲這一代iPhoneX不僅支持無線充電,而且終于支持快充了,采用的協議是優秀的USB PD協議,然而……它標配的充電器還是那個可惡的1A充電器,呵呵。
▲什么,你說你要去買PD快充?好啊,第三方PD快充反正不貴!然而,真正貴的是USB-C轉Lighting接線好吧,蘋果獨家壟斷銷售,1米款售價188元,2米款售價258元!真是丟雷樓謀!
好吧,言歸正傳,在慢充的前提下,我們測試一下充電時間和續航時間:
▲因為筆者本人測試數據相對來說和以上數據出入不大,所以這邊就再次借用劉翔的數據了。
續航:iPhoneX經過正常的五小時續航測試之后,剩余電量約為43%左右,相比一眾安卓旗艦基本可以保持50%左右,這個成績肯定是有所不如的。好在正常用戶一天使用也還算是夠用,超重度用戶的話可能會稍微捉急一些。
充電:歡迎選擇蘋果充電器,3個小時充滿真的很666哦!
對了,補充一下,iPhoneX是支持IP67級別的防水的,日常稍微碰到點水還是沒有問題的,至于測試,我才不會蛋疼到把手機丟進水里……
DAY4的日常體驗就說到這里吧!怎么說呢,其實iPhoneX的日常表現根本不用懷疑,整體上是非常優秀的,得益于強大的A11仿生芯片以及良好的IOS生態圈,卡頓之類的肯定是完全不存在,游戲表現更是優秀中的優秀,續航也是正常夠用,日常體驗絕對會讓用戶滿意。唯一讓人比較無奈的,大概就是這個可憐的充電速度了……當然,如果你選擇無線充電我沒話說,你選擇購買iPhone原裝快充,那我也沒話說……
DAY5:關于照相,也許手機和相機將從此分道揚鑣
難得的星期五,終于到了拍拍拍時間了,不過這一次還是要跟大家說一聲對不起,因為時間比較倉促的原因,拍照體驗方面確實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見諒。
▲iPhoneX,長焦加廣角雙攝,索尼定制CMOS,再加上雙光學防抖和無敵的算法支持。它同它的前輩們相同,有著強大的成像素質,專業機構DxO甚至給出了97分的高分,智能手機陣營僅次于谷歌親兒子Pixel 2。
然而,我個人以為,iPhoneX的強大,不僅僅在于成像素質,而是從這里開始,它或許會帶來某些革新,也許從這里開始,在攝影上,iPhoneX象征著手機和相機正式分道揚鑣,開始走上從此獨立的道路。
言歸正傳,先來說點正經的,再來說點扯淡的,iPhone X后置主鏡頭為1200萬像素雙鏡頭,一個f/1.8光圈廣角鏡頭,一個f/2.4光圈長焦鏡頭,兩個后置鏡頭都具有光學防抖功能,即使在弱光下,也能拍出效果出眾的照片和視頻。iPhone X能通過廣角和長焦鏡頭實現2倍光學變焦。此外,通過數碼變焦,還能拍攝最高達10倍變焦的照片和最高達6倍變焦的視頻。相比前代更加強大。
廢話不多說,我們還是樣張說話吧。因為時間原因,這一次的樣張以隨拍為主,場景也不算太多。
▲在光線充足的室外,iPhoneX擁有著優秀的出片率和成像素質,白平衡準確,畫面還原度高,細節到位,作為手機而言再怎么吹都不過分。
▲成片再加點特效,其實還是挺唬人的。
其實雙光學防抖鏡頭給iPhoneX帶來的最大提升是弱光和夜景下的提升,不止保證了更高的成片率,而且成像素質方面也確實表現的很優秀。
▲在光線相對較弱的室內,因為雙光學防抖的加入,不管是長焦端還是廣角端,其成像素質都讓人感到驚喜,畫面的純凈度表現確實是非常優秀。
接!下!來!劃!重!點!
為什么筆者在DAY5的一開始要說,也許從這里開始,手機照相和相機就會分道揚鑣呢?原因就在這里,iPhoneX帶來的另一項技術革新——人像光效。
▲“人像光效”,它的作用是給被拍攝對象打光。聽起來似乎和美圖秀秀的“一鍵美白”沒有什么差別,但是我以為,這卻是象征著未來技術革新的一個全新方向。
光線是拍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一點毋庸置疑,對于愛好自拍的同學來說,光照條件好,那叫高質量自拍,光照條件渣,那就是馬賽克貼圖。廢話不多說,還是來看樣張對比:
▲且看上圖,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出來,三張一樣的照片,不同的打光效果,顯示出的是不同氛圍,如果我再加一些后期的話,成片將有相當大的差別。這就是iPhoneX的人像光效,它的初衷是通過智能運算給被拍攝對象打光,以達到更好的人像效果。
然而,人像光效的上限卻遠不止于此,接下來我們來暢想一下未來。注意,我沒說現在,是說未來。
如前文所說,iPhoneX的齊劉海擁有相當多的傳感器,對于人像光效這個功能來說,其實最好的實現方式,是利用前置的紅外相機,點陣投射等,對人的面部進行3D建模,然后使用內置打光效果后出片。
▼說到通過傳感器獲得臉部模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到如下技術:
▲對,就是這個利用一堆傳感器,讓活人變猩猩,彥祖變狗蛋的動作捕捉技術。其實本質上來講,人像光效和動作捕捉技術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同樣是利用傳感器構筑3D模型,然后進行后期加工。
So,想一想吧,連彥祖都能變狗蛋,通過各種傳感器獲得你的臉部信息的智能手機:
▲也許只要在硬件和算法足夠優秀的情況下,就可以隨便給被攝者打光,而且通過一系列的智能算法最后出片的結果,甚至會遠遠超過目前手工使用Lightroom等軟件。更有甚者,也許你也能變個凡達啊,狗蛋什么的,都不在話下。
那么相機呢?單就目前的相機而言,無論如何也無法通過一堆傳感器獲得你的三維信息,進行人物建模吧?不可否認,單說畫質,無論如何相機都是甩手機十條街的。
但是說到未來,通過傳感器和算法玩出各種花的手機,和畫質各種碾壓的相機,也許真的就要從此開始分道揚鑣了也說不定。
DAY6:驚艷卻不夠完美,但是它依舊是最好的智能手機
一個星期的時間并不多,對于這臺蘋果的十年之作,我卻是感觸頗多。不得不說,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iPhoneX都是一臺令人感到驚艷的產品——十年以來第一次的ID設計大變革,素質優秀的全面屏,依舊強大的性能和日常體驗,由各種傳感器和FaceID所開啟未來的種種可能,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們為之驚嘆不已,蘋果還是那個引領時代的蘋果。
休說江郎才已盡,卻是一朝世人驚。
誠然,iPhoneX作為蘋果最大膽的一次探索, 它有著諸多缺陷,距離完美仍有著相當大的差距,且不說全面屏的適配問題,單說FaceID的效率,可能有不少人就會覺得捉急,更何況那依舊令人無語的5w充電器以及高到令人無語的售價等等……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的是,蘋果又再次引領了世界。這一臺iPhone X,則正是蘋果對未來充滿野心的象征,在大家爭相恐后號稱自己才是「真正全面屏」的時候,蘋果已經開始觸及未來。引用一句話作為結尾:關于iPhoneX,一切看起來似乎都不像當年的iPhone 4那么有儀式感,但正是在這種自然情景下,智能手機的下一個十年初現端倪。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蘋果8性能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