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22時,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當奧運會會旗緩緩升起,2分27秒,沒有伴奏,純凈的童聲讓人屏住呼吸。這是來自河北省阜平縣的“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用希臘語唱響奧林匹克會歌,質樸的歌聲瞬間響徹世界。
他們是一群來自大山深處的孩子。2021年9月,有關部門接到任務來到阜平縣,從5所學校推薦的200多名熱愛唱歌的孩子中,最終篩選出了44名。他們帶著泥土的芬芳,組成“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其中年齡最小的才5歲,還在上幼兒園。經過為期三個多月,每天3個時段5個多小時的排練,孩子們完成了一首高難度的希臘語歌曲,純人聲無伴奏合唱的表現形式,難度之大不言而喻。
用心點亮,讓每個農村孩子都發(fā)光
“這些農村孩子天然質樸,潛力很大,這是獨特優(yōu)勢。”阜平中學音樂老師蘇志艷說。
“激發(fā)孩子的唱歌潛能,以專業(yè)標準加以塑造。”保定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院長張紅玉信心滿滿。
“每個孩子都有優(yōu)點,我們要幫著‘點亮’,讓他們發(fā)光!”看完直播后,蘇志艷長舒一口氣。
“每個孩子都是擁有天賦的”,這也是勝者教育始終堅信的。對此,勝者教育創(chuàng)始人張益銘談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發(fā)掘孩子的天賦,轉換身份,躬身入局,合以共進。在當下,有太多的教育參與者自詡是孩子前進路上的“引路人”,以自我認知為出發(fā)點,高高在上地安排孩子未來發(fā)展的道路,結果卻是扼殺了孩子的天賦,這是錯誤的。而是應該在孩子們遇到困難、迷茫、想放棄的時候為他們“墊一下”,給他們一股向上的力,讓他們通過自我奮斗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形成自己的思想,從而推動孩子們去自我實現,在鄉(xiāng)村孩子的身上更應如此。
精心澆灌 靜待花開
“我最喜歡唱歌了!”
“我沒去過北京,我要去北京唱歌。”
“我100天沒見到爸爸了,我要去北京看爸爸。”
“今天我的眼睛不給力,可我不想回家休息,我想去北京看看有什么。”
“王希諾聽得好認真,張艷琪唱得也好聽,白梓惠被點名站起來唱了,萬一付老師要點我名怎么辦?我緊張。”
“老師說今天要唱歌考試,有的哥哥姐姐已經不及格了,我能及格嗎?”
“耶!考試及格了,我能在這唱歌了。”
……
這是合唱團里年齡最小的團員,年僅5歲的韓舒心小朋友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說到的。
看到這段采訪,勝者教育張益銘告訴記者:“從這些稚嫩的言語中我感受到的信息很多,這里有夢想、有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有對未來的憧憬、有對親子關系的依附、有對知識的渴望,有興奮、有堅持、有煩惱,更有焦慮和迷茫,這些都太真實,這是生活在鄉(xiāng)村的孩子們心靈深處的聲音。他們眼中有光,我們作為兄長、家長、師長,要聽到、看到、關注到,并通過我們自己力所能及地幫助孩子們、引領孩子們,甚至成就孩子們。”
張益銘繼續(xù)說道,家長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角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家庭教育已經廣受天下父母的重視。但對于農村家庭來說,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度還有待加強。對于孩子的教育已經不能再是該打打、該罵罵,該獎勵的時候就給點獎勵,好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愛和陪伴”,是“尊重和自由”。親自養(yǎng)育,參與成長、不強迫、不設限,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欣賞他的特質,與孩子共同成長。
老師作為學校教育的執(zhí)行者,除了傳道授業(yè),更重要的還在于育人。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以忽視的。雖然現在許多鄉(xiāng)村學校也開設了像音樂、美術一類的藝術課程,但素質教育重視的是孩子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給孩子帶來的是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而不僅僅是音樂和美術。
社會要給農村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農村孩子現在缺少的不只是教育資源,還有眼界和格局。就像本次北京冬奧會演唱一樣,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更多的信息來源,更多的能力培養(yǎng),這才是農村孩子需要的素質培養(yǎng),這些不是課堂授課可以給到的。當孩子們的思路被打開,見識更廣,才能更靈活地利用書本知識解決問題。
“最好的教育是看不到教育的發(fā)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fā)揮潛能。”對于來自鄉(xiāng)村的孩子們,家長、老師和社會更應懂得傾聽他們心底的呼喚,幫助他們點亮前進的道路,成就他們的精彩人生。張益銘最后說道。
本文為企業(yè)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葉紫網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fā)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fā)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fā)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