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梁啟超寫下《少年中國說》。在時隔一百多年的今天,當我們讀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每個人依然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在本屆冬奧會上,00后少年開始嶄露頭角。
18歲的谷愛凌,自信、果敢、熱烈;剛剛年滿18歲的蘇翊鳴,自信、沉穩、從容;21歲的李文龍,堅韌、執著、鎮定。還有18歲的李方慧,19歲的冉鴻運,以及最后一棒火炬手、21歲的趙嘉文和迪妮格爾·衣拉木江……
其實不只是冬奧會的少年,還有東京奧運會上的楊倩、姜冉馨、陳芋汐、張家齊、李冰潔、盛李豪、曾文蕙、李盈瑩、全紅嬋……小小年紀拼搏、頑強的模樣,仍是歷歷在目。
他們帶來了驚喜和感動。
他們代表著新一代的少年。
他們也代表奮進中更有力量的中國。
他們的光芒在全世界閃耀。
尋找少年強的源頭
自豪和激動之余,我們也在思考:新一代少年的崛起,背后到底有什么強大的推力。
張益銘對此也進行過深入的探索,他認為,“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國家教育體系的大力改革,和家長理念的巨大轉變。”
回首中國一代代少年走過的路,我們會看到父母的教育理念一直在起著引導作用,也一直在變化。
80年代,經濟剛剛開始復蘇,當時做父母的人自己還在新舊交替中摸不著頭腦,大部分孩子是散養、放養的,順其自然,任由發展。
90年代,教育的重要性開始凸顯,但主要是應試教育,高考成為很多少年人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大多數父母關心的,也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分分分,學生的命根”。
新世紀的00年代,經濟開始騰飛,社會發生很大的變革,在家庭教育中,“狼爸虎媽”登上舞臺,“贏在起跑線”上,成為中產階層對孩子教育熱烈追逐的目標。
10年代,教育多元化思想開始出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凸顯,引起國家、學校的關注。這一時期,有“狼爸虎媽”的同時,也出現了佛系的家長,還有試圖在兩種理念中尋求平衡的父母。各種理念并存共生,相互促進,也相互競爭。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00后一代少年的崛起,他們相比之前的孩子,更有思想,更有底氣,也更有自我意識。
其實,我們會發現,這些孩子的成功,歸根到底,是因為背后有著智慧父母大力助推,他們在養育的過程中,尋找到一條更適合孩子的路。
未來無限可能
進入20年代,國家持續對教育體系的改革,把學生們從繁重的學業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發展個性、發展特長;加強對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的教育,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發現自己的天賦;減輕學業壓力,讓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康、更加快樂,眼界更加開闊。
在這種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有智慧的家長,不再把眼光僅僅放在眼前,放在考試成績,放在千軍萬馬擠那根“獨木橋”上,他們開始想得更長遠:什么是真正對孩子好?什么才能真正讓孩子變強?
答案其實也不復雜,首先一定是找到孩子獨一無二的天賦,然后,培養身體意志、學識與眼界、自我驅動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智慧、感恩的心、社會責任感。
但是,到底應該怎樣尋找、怎么培養呢?
勝者教育,已經為3000個孩子找到答案。
這3000個孩子,就是新一代的少年。
他們當中,一定隱藏著谷愛凌、蘇翊鳴這樣的人,也許是在藝術領域,也許是在文學領域,也許是在科技領域。
未來,已經在來的路上。
作家莫言說,“我覺得,這兩個孩子(谷愛凌和蘇翊鳴)身上體現了一種新時代、新青年的新特質。他們把全人類、把全世界當作自己的文化背景,把世界作為自己的舞臺,并不僅僅是局限在一個地方。可以說,他們接受了多種文化的熏陶。”
張益銘為這段話熱烈點贊,他說,“這真的是說到了我的心坎上,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我說過很多次了,‘做教育,本質是在做未來’。”
未來的少年人,他們將擁有更加開闊的全球視野,他們將有著發自內心的中國人的底氣,也有著對世界各國文化的兼容和學習。勝者教育自2003年成立以來,始終關注中國青少年未來發展方向,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升級教育理念,全力培養人才。
勝者教育想要和更多的孩子一起擁抱這個時代。
“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這仍然是一條很漫長的路,但是,很幸運,勝者教育已經和更多的孩子在路上了。
“世界少年,還看中國。”張益銘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輩將上下而求索。”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葉紫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