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消費國,每年產生的報廢手機高達數億臺,根據有關數據,截止到目前,我國手機保有量達到13.2億,年均出貨量在5億部左右,世界第一。
“保守估計,我國現在的廢舊手機存量在20億部左右,而且還在以每年2到4億的規模增長。”
如果按一臺手機長14厘米、每年產生3億臺廢舊手機來算,將我國淘汰的手機首尾相連一字排開,可繞地球一圈。
但是因為消費者的習慣和其他原因,高大半數的廢舊手機處于閑置狀態,只有20%被回收,回收的手機一部分被做成翻新機在電商平臺和國外市場銷售,僅有約2%進入正軌拆解廠進行拆解回收,更多的流向非法拆解作坊。
手機里到底有沒有黃金?有多少?
答案是手機里有黃金,而且數量還不少,據專家介紹,一噸廢舊手機的電路板中就可以提取出約250克黃金,而國際上一噸金礦含金達到50克就被稱為富礦了。也就是說,手機電路板是一個超級大富礦。
正因為有利可圖,所以大量小作坊采用露天焚燒,強酸浸泡,劇毒物質提純等落后方式,從大量廢棄手機電路板中提取金、銀、鉑等貴金屬,造成了嚴重污染。
目前我國有109家企業被納入到廢棄電子電器產品處理基金補貼名單中,但真正具備手機拆解回收資質的只有兩家。但這兩家公司的拆解量也不過700萬部/年,尚不足全部淘汰手機的萬分之一。
為什么手機拆解這么難?
手機拆解雖然利潤豐厚,但因為黃金提取過程復雜,要使用大量的劇毒氰化物,而電路板焚燒和拆解中也會產生大量的化學毒品,這些都會污染土地和水源,而且是不可逆的。
簡單來說,粗放式拆解電子產品,是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被化學物質污染的水源和土地要長達數百萬年才能自我修復,而為了那一點點貴金屬而破壞生態,屬于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無論從經濟賬還是生態賬上算,都是一筆賠錢買賣。
目前環保生態的拆解方式還在研發過程中。
劇毒氰化物用來溶解黃金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中國經濟聯播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