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科技述評] 聯想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企業。
一方面,作為中國科技企業全球化的先驅,聯想多年來穩坐全球PC王者的寶座,是國人最引以為傲的民族品牌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沒有把握住智能手機崛起的產業風口,曾經輝煌的手機業務一度步履維艱。
產業和時代在不斷變遷,華為、小米、Ov成為新經濟、新模式的代表,一時風光無限。對比之下,不少人對聯想特別是聯想移動業務表現出的態度是,“愛之深,責之切?!?/p>
那么,聯想手機到底還行不行?8月16日,聯想集團發布了2018/2019財年第一財季業績報告,一個真實的聯想更具象地展現出來,同時外界也看到了,步履維艱、沒有退路的聯想手機其實正處于復興的關鍵節點。
漂亮的反彈曲線
批評永遠比贊美容易,何況如果你總是給別人批評的理由。聯想之所以總是被苛責,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移動業務長期低迷拖累了集團的整體表現。
但從最近兩個季度的財報來看,聯想已經根本性重回增長軌道,開啟了新的發展篇章。去年第四財季,聯想集團營業額達到106億美元,同比增加11%。今年第一財季,聯想的業績更為出色:營收大幅增長超過19%,達到119億美元,創下了歷史同期最高記錄;實現稅前利潤達到1.1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82億美元。
營收連續2個季度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盈利能力也在持續增強,如今的聯想呈現出強勁的加速增長勢頭。
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聯想良好的業績得益于業務線的全面增長。PC業務重奪全球第一,營收實現了18.6%的大幅增長;數據中心業務實現了創歷史記錄的16億美元營收,大幅增長了67.8%;非設備收入同比增長11%,達到4.48億美元……
備受關注的移動業務,同樣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移動業務營收達到了16.46億美元,環比增長了23%,成本削減了1.05億美元,稅前利潤率增加了4個百分點。
當然,就財報數據看,如今的聯想手機業務仍談不上多優秀,但如果用發展的眼光看,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反彈和復興的趨勢。
聚焦關鍵市場,注重盈利能力,這是聯想手機既定的發展戰略,目前來看收效明顯。在拉美市場,營收連續第七個季度實現了兩位數同比增長,而北美市場的手機出貨量更是呈現出92%的強勁同比增長,且利潤率也有所提高。
對于聯想移動業務來說,減虧只是個短期目標,全面復興戰略目標的實現,仍需要等待一個時代契機。
不容錯過的5G契機
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時代的企業。諾基亞、蘋果如此,華為、小米如此,聯想同樣也是如此。聯想手機的再次崛起,需要一個新的時代契機。
這個機會便是5G?;赝麣v史,伴隨3G時代的開啟,智能手機進入到普及型紅利期;到了4G時代,智能手機開始新一輪迭代和換新期。無論是3G時代還是4G時代,都帶來了手機行業競爭格局的大洗牌。在這個過程中,“中華酷聯”逐漸失勢,“華米Ov”走向了舞臺的中心。
別人的經驗未必要完全復制,但自己的教訓一定要認真吸取。對聯想手機而言,新的5G時代,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時代契機。
與3G、4G時代的遲緩相比,5G時代的聯想手機動作迅猛。8月3日,已被聯想收購的摩托羅拉在芝加哥總部發布了Z系全新旗艦手機moto z3,在5G模塊的支持下,可以使這款手機進入Verizon的5G網絡,因此moto z3也成為全球首款5G 手機。
取得這樣的成績并不容易。要知道,此前不少頭部手機品牌,都表示將5G作為戰略發展的重點。但蘋果、三星、華為都不太可能在今年拿出支持5G的方案,最早的5G手機樂觀估計也只是在明年中上市。
有人認為全球首發5G手機的象征意義更大,但即便是象征意義,對于聯想以及全球手機行業來說,都是極富價值和不容忽視的。因為,這標志著一個全新的智能手機時代的開啟。
新的時代,必然會產生新的用戶需求,催生新的品牌競爭格局。在破與立的過程中,聯想手機才能找到復興的機會。不過,除了先發之外,聯想手機在5G時代究竟還能有哪些優勢呢?
其一,技術優勢。在4月份的聯想集團誓師大會上,聯想就公布了在5G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聯想已經獲得了500多項5G技術相關專利,并且在全球范圍內組件了多個從事5G技術相關研究的技術團隊。
其二,產品優勢。moto z3采用的是模塊化設計,這讓這款手機可以在4G和5G之間平滑切換,完美解決了手機的更新換代問題。
其三,生態優勢。聯想的PC、數據中心、智能設備等在5G時代能更好地與手機實現協同發展,多個產業生態聯合構建新的智能物聯網,會反向帶動聯想5G手機的發展。
5G不僅是聯想手機的機遇,也是聯想集團的戰略發力點。楊元慶在Moto Z3發布后就曾表示,聯想在5G未來的每一個部分都有所布局——從客戶手中的智能手機,到已經上市和正在研發中的許多智能物聯網設備,再到這一切的支撐,網絡。
不過,聯想也需要看到,5G這個戰略機遇并不是只給聯想準備的。蘋果、三星都具有產業鏈的整體優勢,華為在5G標準、芯片等方面同樣實力強勁,Ov、小米的營銷能力無出其右,他們在5G時代依然會是市場的主力選手。
5G時代的聯想手機,只能疾馳,沒有退路。
智能物聯網的大棋局
之所以說聯想手機已無退路,不僅是因為當下的業務基礎已無再退一步的空間,更是因為手機業務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關乎聯想智能物聯網戰略的前途。
從國內手機市場來看,華為、Ov、小米,已經成為穩定的第一集團,并且在品牌集中度方面,有進一步提升的趨勢。這勢必對包括聯想在內的手機企業,造成很大的競爭壓力。再退,就是淘汰出局。
但是,如果僅就產品功能來比拼,聯想們的勝算并不大。比如,華為、OPPO、vivo、小米這些品牌,都會突出產品的設計、拍照、續航、系統等功能性指標,屏幕指紋、GPU /CPU turbo、升降式攝像頭、面部識別等“黑科技”也確實能成為產品的賣點,拉動產品的銷售和品牌口碑的上升。
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手機企業聚焦的還是智能手機的單品價值,并沒有站在全場景的IoT時代思考問題。當然,這樣的戰略思維,更容易在當下的市場上討巧。
聯想手機需要換道超車,而這條新的賽道很有可能就是智能物聯網。當前,以移動互聯網為核心引領經濟增長的勢頭已經明顯放緩,以IoT(物聯網)和AI(人工智能)為觸發點的新產業革命正加速到來。IoT與AI的交織與融合,讓新的技術系統和應用生態不斷誕生,“智能物聯網”的能量在這一過程中得以持續釋放。
楊元慶也認為,行業已經走過了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兩個階段,下一步將步入智能物聯網的新階段,而PC和手機是智能物聯設備中的兩個重要節點。
PC市場聯想已重回全球第一,手機業務自然同樣不容有失。對于聯想來說,PC和手機,計算和通訊,一個都不能掉隊。以PC和手機為關鍵節點,聯想有望轉型為智能物聯網的服務提供商。
這個轉型離不了“三波戰略”的實施。2017年5月,楊元慶正式對外公布了“三波戰略”—— 第一波是繼續保持聯想在PC市場的領先地位;第二波是把移動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打造成聯想新的增長引擎;第三波是通過“設備+云”和“基礎設施+云”對智能互聯網時代進行投資。
可以看到,手機在聯想“三波戰略”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既是新的增長引擎,還是智能互聯時代的核心設備與入口。
PC和手機是聯想自己開發和開放聚合更多新型智能設備的基礎。上個財季,聯想集團就將個人電腦業務與移動業務合并,成立了新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DG),以便繼續投資擴大包括智能手機、智能顯示、智能辦公和AR/VR等在內的智能設備業務規模。
可以預見,未來大量的智能終端將在5G網絡的加持下實現互聯互通,同時伴隨著內容及云服務,聯想可以構建起開放的智能生態體系,服務商用和消費兩類客戶,提供“硬件+軟件+互聯網+智能服務”的生態價值。
《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中紅桃皇后說過一句話:“在我們這個地方,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對于聯想手機而言,既有不被淘汰出局而不停奔跑的現實壓力,更有成為新增長引擎、助力打造智能物聯網的強勁動力。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北京熱線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