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洶洶,八方支援,不少餐飲企業為了讓抗擊疫情的一線人員安心作戰,捐錢、捐物、送愛心餐,在用實際行動貢獻自己力量的同時,也展現了當代餐飲人的責任與擔當。而呷哺呷哺是腳踏實地的踐行者,1月31日,為抗擊疫情支援前線,呷哺呷哺向北京春苗慈善基金會“抗擊疫情,眾志成城”項目捐款100萬人民幣。同時,呷哺呷哺響應政府需要,在2月12日與錫林郭勒盟政府弛援湖北牛羊肉物資250噸。
疫情來臨 積極應對
17年前的非典讓呷哺呷哺對各類公共安全衛生事件極為敏感,也讓呷哺呷哺在應對此類突發事件時極具敏銳度。1月17日,武漢呷哺呷哺在當時物資相對充裕的情況下,提前采購了口罩和大量消毒防護用品,提前完成防疫物資儲備,以充分保證員工的安全,支持國家的防疫工作。
1月19日,在綜合疫情發展情況下,武漢呷哺呷哺進行了一系列敏感性測試,對疫情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謹慎預估。
如何保證順利“過冬”,現金流尤為重要。春節前,呷哺呷哺根據謹慎性法則迅速調整經營策略,本著保護好自己員工及企業就是不給國家疫情防控“添亂”的宗旨,通過一系列舉措確保公司基礎現金流穩定,為長期“抗戰”準備彈藥。呷哺呷哺一直堅持低負債率運作的策略在此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無法確認疫情持續時間,故此做好了兩手準備,疫情發生以來,呷哺呷哺根據現金流評估結果,提前解凍了銀行存款和金融理財工具,進一步釋放現金流,同時也為了預防疫情的不確定性,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了授信額度、啟動供應鏈金融等,保證呷哺呷哺在大行業中的長跑動能。
在人員管理方面,呷哺呷哺首先努力保證人員健康、安全及穩定性,在自我體系內不給疫情增加更多案例。其次,在此期間也與各行各業發起共享員工項目,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適度增加員工經濟收入,緩解企業成本壓力。另外,根據國家及當地政策,呷哺呷哺也在結合疫情期長短制定相應的薪酬調整預案。
在短期物料庫存處理變現上的管理,為了減少庫存積壓,對于占資金量較大,保質期較短的蔬菜、蛋、面、蘸料等短保物資,呷哺呷哺快速應變,通過開發惠民超市、電商平臺、微商超、到家,加大外送(全國1000多家門店,其中有200家門店支持外送)等多種方式并行,快速收回占用資金。
逆境中布局 恢復期跨越
除了做好疫情期間的安全防護和經營安排,呷哺呷哺更加堅定了疫情之后的快速復蘇計劃及此前的五年規劃,在繼續延續之前前瞻性布局的同時,更強化了呷哺呷哺本身極具競爭力的商業模式(“一人一鍋”的分餐就餐方式+高效運營的優質單人套餐),加大新品開發、品牌塑造、人才培養等多領域布局,來實現呷哺呷哺未來的跨越式大發展。
“一人一鍋”的小火鍋是呷哺呷哺的DNA,也是呷哺呷哺二十年來一直引領的健康安全的分餐就餐方式。相信經過這次疫情洗禮之后,消費者對這種安全健康的先進的分餐就餐方式,也會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一人一鍋”不是表面的文字,而是代表未來的消費用餐理念。
2020年,呷哺呷哺還將繼續強化“一人一鍋”的分餐就餐方式+優質單人套餐的商業模式,加大對優質單人套餐的開發力度。該套餐講究葷素搭配,在確保火鍋營養均衡的同時,也讓套餐的選擇更加豐富,每天吃不重樣,充分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高頻消費需求。而且,套餐本身出餐速度快,再加上小火鍋快速加熱沸煮的優點,能有效縮短用餐等待時間,節約消費者就餐的時間成本,不僅完美契合了當前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滿足了年輕主力消費群體的需求,還能大幅提升用餐效率。
疫情滔滔,來勢洶洶。2003年呷哺呷哺憑借“一人一鍋”獨特的商業模式,在非典中脫穎而出。隨著新冠疫情的發展,大家對餐廳及產品品質和健康用餐方式也更加關注。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疫情改變了大家未來的生活方式,而呷哺呷哺有信心以“一人一鍋,健康分餐”的分餐就餐方式和“一人一鍋,沸騰燃燒”的溫度,陪伴大家一起度過“寒冬”,迎接“春天”。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手機cpu排行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