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火火火火。
特斯拉的市值一路狂飆。2月4日,在最新一輪暴漲后,馬斯克都忍不住推出“大火”表情包,慶祝創下已近萬億市值。
目前特斯拉的市值,在汽車行業中排名第二,僅次于豐田,超越了大眾汽車。
特斯拉高市值的背后,是2019年,特斯拉Model 3創造了驚人的銷量紀錄,全球客戶交付量超過了30萬輛,電動汽車從來沒有賣得這么多。
此外,還有Model Y的提前交付的好消息。對于美國的特斯拉車主們而言,之前宣布提前到今年夏天開始交付的特斯拉Model Y可能會再一次加快它的腳步,提前到下個月交付。
更“瘋狂”的是,如此的接連利好數據,是在汽車寒冬時期以及產能爬坡的前提下贏得的。
正如業界所言,這頭狼,會在全球汽車市場,掀起一場滔天巨浪。
此外,特斯拉在一步一步蠶食傳統豪華汽車品牌的市場份額。其中對豪華品牌殺傷力最大的就是BBA。
BBA的自動駕駛初心
汽車終將成為軟件定義的智能移動終端,這是汽車產業的核心。
從特斯拉落地,人們已經意識到未來的汽車將不僅僅是代步工具和身份的象征,汽車的定義將被重塑,成為帶著四個輪子的智能手機。
當然,這個過程并不是一日或一年,如果不是跟著馬斯克和其他被稱為跨界瘋子的人一起工作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或許還對燃油車念念不忘,但大勢不可逆,當特斯拉和他的追隨者用一支魔棒徹底改變了全球汽車行業之時,沒有領悟到核心理念的許多在汽車領域的高管們,甚至連怎么失業的可能都無法理解。
雖然這個改變不會像智能手機一樣那么快,但傳統的汽車巨頭們已經引起重視了。
作為德系汽車三強,奧迪、寶馬、奔馳(BBA)在自動駕駛研發方面一直保持著穩健的作風,產品化進程也絲毫沒有放松, 紛紛制定了自動駕駛計劃:
奧迪2021年將支持城市環境復雜道路狀況的自動駕駛產品推向市場;
寶馬2021年量產具備L3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
奔馳2021年后完成城市 L4自動駕駛車輛的大規模部署。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讓人憧憬的美麗新世界固然美好,但現在的問題是:
特斯拉跌破30萬,還考慮BBA嗎?
正如馬斯克所說,特斯拉真正的競爭對手,根本不是非特斯拉的電動車們,而是每天從各種大工廠像洪流一樣涌出的燃油車們。
這是特斯拉的野心,也是BBA目前面臨問題的關鍵。
在自動駕駛這場變革中,特斯拉開啟了一場連BBA都要恐慌的淘汰賽。
謹慎結盟,聯盟競爭
BBA “選擇”站在一起,聯手開發L3-L4自動駕駛系統。
2019年3月,戴姆勒和寶馬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結盟共同研發L3-L4級高等自動駕駛技術,并計劃在2025年之前讓雙方的合作成果量產落地。同時,在聲明中表示,無論是科技公司還是汽車制造商,都可加入該項目成為一員合作伙伴。
5個月后,奧迪正式官宣將加入戴姆勒和寶馬的聯盟,相愛相殺的德系三大豪華品牌將聯盟,共攀“自動駕駛”高峰。
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關鍵技術上,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造車企業都面臨著科技巨頭的競爭,因此一批又一批車企被迫展開合作,目的是分攤這些關鍵技術的巨額開發成本,增加競爭的籌碼。
這也是奧迪在“觀望”了5個月后,在去年法蘭克福車展上宣布加入結盟陣營。
據雷鋒網了解,此前奧迪一直對結盟缺乏興趣的,但在汽車行業的轉型時期,與行業伙伴攜手研發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技術等,可以分攤高額研發成本,加速前瞻技術的落地。如今奧迪加入陣營中,對推進BBA“2025計劃”將會是一股重要力量。
事實上,BBA早已經在智能化領域花重金進行布局,并各自取得了L3自動駕駛、自動泊車等量產應用技術成果。
例如奧迪在全新A8等車型上便應用了L3自動駕駛。而奔馳和寶馬或將分別在2020年和2021年推出搭載L3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型。但隨著技術級別的提升、研發成本的增大以及一些行業性和社會性的難題,單憑一家企業之力顯然難以為繼,結成聯盟是必然的。
梅賽德斯-奔馳自動駕駛研發部門主管邁克爾·哈夫納曾說過:“我們意識到,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有點像爬山。從山下爬到山頂的起始階段很容易,但是當離目標越近,周圍的空氣會變得越稀薄,每走一步都需要更多的力量,要克服的困難也就越復雜?!?/p>
當然,車企聯盟早已不是新鮮的事情。
2018年,本田和通用及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Cruise達成合作,計劃開發一款針對全球市場的可量產的自動駕駛車輛。一年后,通用首款自動駕駛量產車Origin問世,是一輛沒有方向盤和踏板的“穿梭車”。
2019年1月,大眾和福特宣布正式結盟,將進行自動駕駛、智能移動出行等研發工作,雙方互補互利,各取所需。
放眼全球汽車市場,目前較大的聯盟已有三大陣營:大眾與福特聯盟,通用與本田聯盟,寶馬、戴姆勒與奧迪聯盟。
或許,汽車本質發生改變的同時,競爭格局也在悄然改變。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前瞻技術上,不再是車企之間單打獨斗,而是團體的力量,形成聯盟作戰。
但重要的是,競爭中建立合作關系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于豪華汽車品牌BBA來說。
這德系三家自始至終都是對市場份額你爭我奪,在關鍵技術上合作,信任將是首要面臨的問題。
除此之外,他們的現實情況是負重前行,既要巨額的技術投入支出,還要保持原來的利潤成本。
現實是殘酷的,戴姆勒、奧迪以及寶馬等傳統豪華品牌汽車制造商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的壓力,其中最大的對手就是—特斯拉。
直面特斯拉,BBA的變革之戰
搭著中國速度,我們見證了特斯拉的“快”。
但是,特斯拉不止速度,還有“銷量”的破關。
在美國,Model 3成為爆款,2019年前11個月,北美市場12.8萬輛,同時期,寶馬2/3/4/5系銷量為10.4萬,奔馳C/CLA/CLS/E系銷量為9.5萬,奧迪A3/A4/A5/A6銷量為7萬。
最恐怖的是,Model 3銷量竟然超過了BBA。
雷鋒網注意到,購買Model 3的這個龐大的人群中,除去一些全新的豪華電動車消費群體以外,還有從燃油豪華中型車搶來的客戶。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更廣泛的影響,美國汽車金融公司Capital One做了個研究,并發布了一個報告,稱特斯拉正在以前所有未有的速度讓豪華品牌車型貶值,而根據他們的估算,具體的貶值比例達到30%,Capital One將這稱為特斯拉效應。
在歐洲市場,特斯拉已經分得了一杯羹:Model 3已經可以與S60/V60并駕齊驅,月銷量超過BBA的一半。
此外,雷鋒網了解到,特斯拉在柏林正在建設一個工程設計研發中心。
2019年年底,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僅用十個月就實現了從無無到有,開始量產的中國速度,不但讓德國人驚呼不可思議,甚至還讓馬斯克本人興奮的翩翩起舞。
如今第四個超級工廠在德國政府的積極推動下,直接殺進了BBA們的老家,實則是一個頗有挑釁意味的“神操作”。
特斯拉的這波“杠舉”會引起BBA的絕地反攻么?
自動駕駛意味著汽車智能的不斷提高,隨著汽車本身附加功能屬性的增強,汽車產業競爭格局重塑、核心價值鏈的不斷重構,汽車終將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的較量體現終端。
特斯拉,從一開始造車的出發點就是—自動駕駛+智能化。以這樣的一個嶄新的思維造出來的車那當然更適應時代的潮流,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口味。
再加上這幾年特斯拉如火如荼的發展,人們給特斯拉貼的標簽就是“智能”,在電氣化和智能化方面都取得了絕對領先的優勢,長期以往給傳統豪華品牌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新年伊始,大眾率先拉響了2020年的“警報信號”。
1月份,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Herbert Diess)便在對高管的演講中振臂高呼,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大眾的未來在于成為一家數字技術公司,隨著該行業進入數字時代,大眾需要做出緊急改變,變得更像一家科技公司。
面對特斯拉步步緊逼,這家德國汽車巨頭也承認:傳統汽車的時代結束了,行業留給他的只有“一次機會”。
戴姆勒首席執行官Ola K?llenius則表示,不能讓這種事發生,我們目前正在從根本上改變汽車行業,因此我們也正在改變這家公司。
由此可以看出,面對這次汽車行業的智能化轉型,BBA不愿意后知后覺的成為 “汽車行業的諾基亞”,他們已經意識到了特斯拉的強勢和時代的緊迫性。
不過,凡事都有正反面。
一方面,傳統豪華車企BBA們的造車積淀及優秀的口碑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特斯拉在這邊方面暫時都無法匹敵。
另一方面,如今不止特斯拉,整個汽車行業都在開發智能電動車,著重把資金用來突破新的技術壁壘,比如自動駕駛。
就算特斯拉能有機會成為汽車界的“傳奇神話”,但大家也不要忽視了傳統豪華品牌“大象轉身”的能力。
所以智能汽車帝國的創造就在一瞬間,稍不留神就會像諾基亞一樣錯失整個樂園。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鄉城縣宜皎月水產資訊中心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