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于南
近日,網傳小米準備開發一款可以利用太陽能充電的手機。這款手機的亮點在于,其背面鋪設了光伏組件(約占背板三分之一的面積),即以光伏系統作為提高手機續航能力的輔助手段之一。
8月14日,小米官方就太陽能手機的相關問題,回復《證券日報》記者稱,小米申請太陽能手機專利一事屬實,但其“目前就是專利儲備,離正式商用還很遠”。
盡管只是專利儲備,甚至一些手機業內人士也并不看好太陽能手機的“錢途”,但小米加入三星、LG、Caviar等一眾手機廠商行列,先后研發、推出太陽能手機或太陽能手機附件的行動還是令人們對這一藍海市場充滿了憧憬。特別是在資本的助推下,太陽能利用正與建筑、建材、單車、乘用車、商用車、日用品等產品結合的愈發緊密。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在被業界認為最適合與上述產品結合的薄膜太陽能領域,從2015年至今,就至少有470億元資金先后投入這一領域。不僅有漢能集團、錦江集團等大型民營企業,還不乏國家能源集團(原神華集團)、中建材等大型國有企業。
事實上,近期國內薄膜太陽能領域的投資仍然火熱。7月29日,貴州省銅仁市高新區,舉行了銅仁梵能移動能源產業園一期300兆瓦柔性銅銦鎵硒首條生產線投產儀式。據了解,這一項目采用了漢能旗下MiaSolé柔性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技術及設備,提出“平均每年提高轉換效率1%”的目標。而在此之前,國內已有數個薄膜太陽能相關項目相繼投產和開工。
在業界看來,薄膜太陽能技術受到如此青睞,主要源于眾多產品具有提高續航能力或者追求清潔、低碳的需求。而作為薄膜光伏技術路線之一的銅銦鎵硒如此“受寵”,主要得益于大致三點:光伏的應用正在趨向與建筑結合、與建材融合,而這是薄膜光伏技術柔性、美觀性所奠定的基礎;從光電轉化效率來看,銅銦鎵硒實驗室水平已經達到22.6%,所以其未來具有更大的增長潛力;之所以銅銦鎵硒能夠從砷化鎵、碲化鎘等薄膜路線中暫時勝出,獲得更多青睞,則源于其生產成本控制、工藝等相對更為成熟。
在《證券日報》記者就小米太陽能手機展開的采訪中,盡管業內人士普遍支持小米這種創新嘗試,但一些手機行業從業者還是提出了質疑。甚至光伏業界也有資深人士向記者表示,“根據圖片,該手機采用的可能是減厚的異質結光伏電池(HIT),雖然它的轉化效率不錯,但這樣的面積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為手機提供足以支撐通話的電量。另外,由于該電池減厚也面臨脆度提高,易隱裂等問題。”
國家能源集團方面相關研發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還是更專注于薄膜太陽能技術在建材、BIPV(建筑光伏一體化)、汽車、飛機等領域的應用。”
據了解,2018年11月份,由國家能源集團和碧桂園集團合作建設的惠州潼湖科技創新小鎮建筑光伏一體化科技示范項目竣工。
除了建筑方面,《證券日報》記者還獲悉,由漢能GSE與中國恒天TAM公司共同開發的國內首套機場擺渡巴士薄膜太陽能車頂系統,目前已經完成安裝,投入使用。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adobe軟件有哪些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