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8日消息(記者 阮修星 朱冠安)6月28日,“百年回望 初心永恒”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暨北京市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成立100周年黨性教育實踐活動在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街道大瓦窯村舉行。
活動現場,通過為“兩優一先”榮譽獲得者頒獎、為“光榮在黨50年”老黨員頒發紀念章、重溫入黨誓詞、發布《大瓦窯村口述實錄》有聲書、與中國農業大學簽署校地合作共建協議等“七個一”的黨性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激發黨員干部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
表彰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表彰先進基層黨組織(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為“光榮在黨50年”老黨員頒發紀念章(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1924年,北京市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在豐臺區盧溝橋街道大瓦窯村成立。100年來,大瓦窯村在黨的領導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實現了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最后到服務型社會的突進,逐漸融入首都城市化進程,建成“三季有花、四季見綠”的花園小區。活動中,大瓦窯村發布宣傳片,對100年來大瓦窯村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豐碩成績進行了梳理和回顧。
豐臺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牟曉春講話(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豐臺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牟曉春表示,這場活動舉辦很有意義,具有鮮明的引領示范作用,有助于在轄區弘揚正氣、樹立榜樣,進一步激勵、動員轄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先進、爭當先進,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如今的豐臺正處于關鍵的戰略機遇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需要通過正能量的精神,引導社會主體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個人和集體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智慧力量充分調動起來,為區域改革發展穩定凝聚更大力量。
盧溝橋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街工委主任富漢生致辭(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盧溝橋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街工委主任富漢生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未來,信心百倍。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激發愛國熱情和工作動力,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責無旁貸地扛起高質量發展的重任,共同為豐臺區倍增追趕和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活動中,盧溝橋街道為獲得豐臺區“兩優一先”稱號的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集體頒獎,并為“光榮在黨50年”老黨員頒發紀念章。
重溫入黨誓詞(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大瓦窯村黨總支書記杜維領誓(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在大瓦窯村黨總支書記杜維的領誓下,全體與會黨員面對黨旗,莊嚴地舉起右手,齊聲宣讀入黨誓詞。
《大瓦窯村口述實錄》有聲書發布(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活動中,記錄大瓦窯村100年發展史上重要節點、重要事件,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的紅色記憶——大瓦窯村口述實錄》有聲書發布,生動展現北京市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的光輝歷史。
“編寫這本書是為了從大瓦窯老黨員、老同志的口述實錄中,喚醒大瓦窯全體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大瓦窯村口述實錄》主編、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劉金龍介紹,這本書記錄了黨領導大瓦窯人民,如何將大瓦窯從一個貧窮凋敝的鄉村,發展為宜居宜業宜養的現代家園,并且發展為國際化、創新型現代化大都會一部分的歷程。這也是一份基層黨組織百年歷程的活材料,為黨的歷史經驗總結和理論研究提供了鮮活的素材。
100年前,中國農業大學與大瓦窯村結下不解之緣;100年后,雙方以大瓦窯農村黨支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合作。在當天的活動中,盧溝橋街道與中國農業大學簽署校地合作共建協議。雙方就聯合開展黨建共建活動、社區共治、科技小院創建、環境保護實踐、零碳社區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拓展、校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等八項內容達成共識。
盧溝橋街道與中國農業大學簽署校地合作共建協議(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于哲表示,基層是建功立業的舞臺,也有吸納高校人才的廣闊空間。此次簽約,對地方而言,有助于促進人才引入,促進經濟發展;對學校而言,能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對學生而言,可以將書本理論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為地區發展貢獻力量。未來將從人才培養、基層治理、成果轉化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為地方和學生搭建起互聯互通的平臺,攜手匯聚助力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于哲講話(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富漢生表示,搭建匯聚資源的橋梁、資源共享的平臺,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盧溝橋街道與中國農業大學創新校地合作模式,形成“街校”合作發展高地。要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干部干事創業水平。同時,也要依托“七一”系列活動,積極發揮“街校”合作示范引領效應,形成長效合作機制,擴大輻射范圍,形成紅色品牌。
“……晴空彩霞飛,人民齊歡唱,盧溝橋畔升起了紅太陽……”“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披荊斬棘志如鋼。”伴隨著激昂的旋律,嘹亮的歌聲在大瓦窯村黨史館前飄揚,盧溝橋街道老中青三代人齊唱紅色歌曲《毛主席來到咱家鄉》和《乘勝進軍》。其中,《毛主席來到咱家鄉》為1958年毛主席視察盧溝橋人民公社后,在十周年即1968年時盧溝橋鄉人自己創作的歌曲。
盧溝橋街道老中青三代人齊唱紅色歌曲(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活動最后,與會領導、嘉賓參觀了北京市第一個農村黨支部黨史館。大瓦窯村黨史館于2017年開館,2019年搬遷升級,新館分上下兩層,約1000平方米。豐富的黨史記載、珍貴的歷史文物、細致的陳列布局,使大瓦窯村黨史館成為黨群活動、黨員教育、紅色傳承的重要窗口。
會后,盧溝橋街道組織召開“百年回望 初心永恒”黨性教育實踐活動紅色聯盟黨建論壇,與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中河頭村黨總支等單位進行座談交流。
“百年回望 初心永恒”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暨北京市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成立100周年黨性教育實踐活動由盧溝橋街道主辦。豐臺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高志慶,豐臺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劉春明,豐臺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宏強,豐臺區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李斌云,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黨支部書記王彥芹,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中河頭村黨總支書記石尚等領導和嘉賓出席。豐臺區教育工委、區農工委、區國資委黨委、區衛生健康工委、科技園區工委、麗澤商務區工委和26個街鎮的主管領導,盧溝橋街道班子成員、所屬黨組織書記等參加活動。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葉紫網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