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腿突然變成一個粗一個細,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全國各地到處尋醫沒有良好的治療方案
原來是10年前,做放療時清掃了淋巴管出現了“象皮腫”
醫生提醒:放療淋巴結清掃中有一定概率會出現淋巴水腫,淋巴水腫手術越早效果越好
今年61歲的張女士因為雙腿粗細不一致而遭受身心煎熬。1年半前,張女士發現右腿不斷地腫大并有疼痛感,不能從事體力勞動。為了治病,她將家里工廠出兌,開始在全國各地到處尋醫,中醫的針灸、按摩、中藥沒有效果,西醫各種檢測結果是“只能保守治療,無法從根本上治好”。
近日,張女士被沈陽虹橋中醫醫院確診為“淋巴水腫”。9月16日,在該院超級顯微外科團隊李巍峰副院長帶領下,超顯微手足外科主任滿國大、超顯微淋巴水腫外科主任董文龍臨床帶隊配合下,采用德國蔡司高光倍顯微鏡(30~60倍)和淋巴熒光顯影儀突破技術難關,通過改良技術,完成了肢體淋巴水腫消腫手術---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術后第二天,患者腫脹的右下肢有了明顯的消退,第五天就出院了。
手術前
手術后
怪病:兩條腿突然變成一個粗一個細
據張女士介紹,1年半前,張女士發現自己的右腿不斷地腫大并有疼痛感,不能從事體力勞動。為了治病,她將家里工廠出兌,開始在全國各地到處尋醫,中醫針灸、按摩、中藥沒有效果,西醫各種檢測的結果是“只能保守治療,無法從根本上治好”。
沈陽虹橋中醫醫院超級顯微外科團隊李巍峰副院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一個月前,張女士來到我們醫院就診。她的右腿明顯比左腿粗,能粗一個拳頭大小。張女士自己解釋導致右腿突然變粗的原因是皮膚被蚊蟲叮咬后皮膚過敏后出現浮腫,或者是曾經注射過一種疾病的疫苗導致的。”
診斷:這是肢體淋巴水腫
李巍峰副院長說,張女士解釋的病因是不太可能的,問診中了解到張女士在10年前做過宮頸癌手術,手術后做過放療進行過淋巴清掃。
李巍峰副院長說,以往有過肢體淋巴結清掃或淋巴系統疾病的患者有可能出現肢體淋巴水腫(俗稱“象皮腫”)。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動,如果手術或放化療中清掃淋巴管以及淋巴管的生理機能帶來損傷,淋巴液的流動就會受到影響。流動受阻的地方,淋巴液潴留,便會滲到皮下組織發生水腫,這種水腫的情況叫做淋巴水腫。通常發生在抗腫瘤治療期間,也會發生在治療后數月,甚至數年后。這類患者因為極其腫大的肢體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美觀,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這樣的患者在過去通常是跑遍各大醫院求醫問藥都沒有得到一個好的治療方案。
手術:進行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
李巍峰副院長介紹說,他們醫院有兩個先進的探測儀器:蔡司高光倍顯微鏡(30~60倍)和淋巴熒光顯影儀。兩個儀器結合起來的作用是更清晰的顯影以及更準確的定位,結合超級顯微技術將更多的功能性淋巴管吻合在毛細靜脈內。這兩個先進的探測儀器是該院的優勢和特色,東北三省很多醫院沒有。另外,該院還是東北首家開展淋巴管靜脈吻合術的醫院。
海鴻熒光儀
蔡司超級顯微鏡
李巍峰副院長介紹說,手術的過程是在患者的腳和腿部之間,做了6個1厘米的小切口,在高光倍顯微鏡(30~60倍)下找到功能性淋巴管,找到功能性淋巴管后把淋巴管斷開,與功能性淋巴管附近的毛細靜脈進行吻合,吻合后淋巴液就通過靜脈回到身體,從根本上解決了淋巴堵塞問題和腿部水腫問題。
9月16日,沈陽虹橋中醫醫院超級顯微外科淋巴水腫治療團隊在浙江臺州恩澤醫院鄭教授的蒞臨指導下,通過改良新技術,當天順利完成了張女士的下肢淋巴管靜脈吻合術,術后第二天患者腫脹的右下肢有了明顯的消退,第五天就出院了。
李巍峰副院長介紹說,此項技術有消腫速度更快,微創切口更小的優勢效果。通過該項技術,會給更多的四肢淋巴水腫患者帶來更前衛治療希望。
提醒:放療患者中會出現四肢淋巴水腫,四肢淋巴水腫越輕越好治
李巍峰副院長介紹說,腫瘤患者在放療時進行淋巴結清掃時會出現四肢淋巴水腫,四肢淋巴水腫肢體癥狀分為三期,一期就是上肢和手或者下肢和足腫脹,二期是上肢和手或者下肢和足腫脹并有小紅斑,三期會有創面潰瘍。建議四肢淋巴水腫患者盡早治療,越輕越好治療,越輕效果更好。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吳強文并攝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葉紫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