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2日,會堂南路——龍門山隧道左線正式進洞啦!這是隧道股份市政集團的第一條硬巖隧道,也是我們福建分公司的第一條隧道!
由隧道股份市政集團承建的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會堂南路(省道203至龍景路)道路工程位于福州市長樂區航城街道龍津村和龍門村。本工程新建段道路長度為1427m,會堂南路改造長度為100m,S203省道改建長度為300m,道路全寬55米,機動車道采用雙向六車道形式,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
緩解交通壓力,我們在努力
會堂南路——龍門山隧道由南向北呈“S”型走向,左線隧道全長658m;右線隧道起訖樁號為,全長671m。新建會堂南路施工完成后,將實現南北兩段會堂路的貫通,打破南北縱向通道瓶頸,緩解南北交通壓力,完善新老城區路網格局,進一步加強新老城區與福州主城區及長樂區各鄉鎮的聯系。
施工重難點,有我們不怕!
根據地勘資料,洞身穿越5處破碎帶或節理裂隙密集帶。隧道洞身部分的圍巖以塊碎狀鑲嵌結構,拱部無支護時可產生小坍塌,側壁基本穩定,爆破震動過大易坍塌;地下水潮濕,部分巖體較破碎,呈碎塊石狀鑲嵌結構,拱頂圍巖穩定性較差,拱頂及側壁易發生小坍塌。
杜絕隧道塌方現象,我們這么做:
1、做好超前地質預報工作。對開挖面前方地層進行探測預報,判明地層和含水情況,為超前支護和止水提供依據,及時修改或加強超前支護和支護參數。尤其是施工開挖接近設計探明的富水帶時,要認真及時地分析和觀察開挖工作面巖性變化,遇有探孔突水、突泥、滲水增大和整體性變差等現象,及時調整施工方法。
2、加強施工監控量測,實行信息化施工。對地表沉降、拱頂下沉、圍巖收斂進行量測,及時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及時反饋于設計和施工,及時優化設計參數和施工方法。當量測數據表明圍巖收斂變形接近控制標準的警戒值時,盡快采取加強措施進行加固,抑制變形,防止因變形突變引起坍塌。
3、據不同地質情況和開挖方式,采用超前小導管預注漿和徑向注漿加固地層的超前支護措施,注漿選材視不同巖層和地下水情況分別采用水泥漿、水泥—水玻璃雙液漿,通過注漿加固周邊圍巖,提高其自承能力,減少圍巖松弛變形。
4、針對龍門山隧道上覆圍巖巖性差的特點,施工單位建立了“超前預報機制”和“應急響應機制”等措施,并對即將開挖區域進行了超前小導管注漿等支護形式,嚴格遵循“先支護,后開挖”的原則。針對隧道圍巖等級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開挖和支護方法,整個施工過程嚴格遵循“疏排水、少擾動、管超前、短進尺、強支護、少擾動、弱爆破、勤觀測、快封閉、緊襯砌”的施工原則,緊湊施工工序,開挖后及時封閉成環,力保龍門山隧道的安全施工,順利通車。
“龍門”青年突擊隊,勇挑重擔,后起勃發
會堂南路龍門山隧道項目部還成立了“龍門”青年突擊隊,這是一支開拓創新的團隊,全體隊員凝心聚力,充分發揚青年吃苦耐勞的精神,迎難而上,甘于奉獻,從工程的設計方案、重難點應對措施到日常管理,他們勇往直前、不畏艱辛、堅持創新,處處體現著我們市政青年人的蓬勃生機。
憶秦娥,戰長樂
會堂南
高山險阻路艱險
路艱險
城建市政,初到福建
筑路修橋身手現,而今開隧戰硬巖
戰硬巖
“龍門”戰隊,奮勇爭先!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葉紫網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