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看 點
馬云爸爸隱退之后,網上流傳著種種阿里早期元老級員工的傳說:他們大多走向財富自由的人生巔峰,隱藏在中國互聯網的頂層權力體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卻又不為人知的深遠影響。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阿里初創期的第84號員工:Lake Dai(戴學穎)。離開老東家多年之后,直到現在,阿里仍然為她保存著這個員工號碼。
然而戴學穎光輝的人生履歷,可遠不止“阿里出品”這么簡單。
早在二十多年前,戴學穎就已經加入了喬布斯回歸時期的蘋果公司,在阿里之后的職業生涯中,她先后入主雅虎、Overture、并兩次自主創業,功成名就之后,華麗轉身。
早已摘得金牌產品經理桂冠的戴學穎,在江湖上流傳著很多關于她的傳說。
其中最“奇葩”的,是在戴學穎任職期間的雅虎東南亞網站上,導航條中有一個神奇的驅蚊按鈕。只要按一下,電腦就會發出高頻、但卻不會對人類造成困擾的驅蚊聲波。在潮濕悶熱的東南亞網吧,這項功能大受歡迎。
即使放到現在,這項功能也絕對稱得上是腦洞大開、武裝到牙齒。而這樣把細節和人文關懷琢磨到家的例子,在戴學穎開發的產品中,還有很多。從理念、到實際操作,她一直貫徹著自己細膩而又精準的個人風格。
除了戴學穎,和她有類似風格的、把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發揮到極致的、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例子:“微信之父”張小龍。
微信發布之初,響應者寥寥,被當初紅極一時的“米聊”打得滿地找牙。絕處逢生之際,張小龍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設計理念:做產品要滿足人的“貪嗔癡”。
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下,微信是如何在一代代的更新換代中成長,通過陌生人社交、語音短信、朋友圈等功能滿足用戶隱藏的“貪嗔癡”,成為國內通訊類軟件第一霸主的故事,想必每一個中國人都很熟悉。
所有人都明白,撓癢癢簡單,但找到痛點、撓地到位而舒爽,太難。而這恰恰體現了一個產品經理最高級別的智慧和價值。
這一點上,羅永浩哭暈在廁所,而戴學穎和張小龍這兩個頂級玩家,絕對是英雄所見略同。
在剛加入蘋果公司的90年代,戴學穎所在的中國區團隊還不到二十人。但就是這樣一個“小而美”的團隊,充分貫徹了蘋果的創新文化:think different,在主流PC一統天下的時候,他們敢于做非主流。
當時,所有人約定俗成的觀念里,電腦一定是黑色或白色。但蘋果的彩色PC一經推出,就立刻受到了潮流年輕人的追捧。
再后來,人們又覺得,“從一而終”是硬件生產商的美德,沒有人踏足軟件開發的領域,但是蘋果偏偏推出了音樂軟件iTunes,并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一整套獨立系統,把SONY等老牌音樂大廠拉下神壇。
在這之后,還有萬人空巷的iphone傳奇,直接把當時不思進取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掃進了歷史的垃圾桶,可是在iphone之前,誰能想到一個PC廠商推出的手機產品,能夠改變歷史?
千禧年之際,當馬云終于把阿里的辦公室從湖畔花園搬到了正式辦公樓,戴學穎明白,互聯網時代屬于中國的未來終于來了。
在阿里,她在六個月內帶領不到五十人的團隊快速起飛,推出了阿里商旅、電郵、網上商城、商務快遞、中國供應商等多個產品。而面對一佳的采訪,她坦言,最讓她感動和有成就感的,不是上市和KPI,而是實實在在地、幫助了很多江浙一帶的小生意人。
當客服告訴她,又有哪些客戶對阿里巴巴表達了真誠的感激時,是她感受到最大動力的時刻。
戴學穎回憶,“那時候,我們上線一個產品的時候,往往都是在凌晨3點左右發布,因為這個時間段在線用戶最少,如果產品有什么問題影響也相對較小。我們對每一個用戶都非常珍惜。……我非常感激馬云、彭蕾、孫彤宇,在和他們共事后你就會知道阿里有很多成功的理由。”
2002年,在阿里走出初創期,迎來企業轉型時,戴學穎選擇了薪資待遇更優越的雅虎中國,勇敢面對新的變化和挑戰。
最初,雅虎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分類網頁。戴學穎經歷了短暫的蟄伏之后,帶領同樣處于初創期的小團隊,開發出了許多經典又實用的產品,比如站內信系統、郵件系統等。不夸張地說,正是這些產品,奠定了如今所有主流門戶網站的基本形式和風貌,同時也真正做到了讓用戶和廣告商“兩開花”,在擔任雅虎搜索負責人期間,戴學穎讓雅虎搜索的市場占有率翻了三倍。
推動這些產出的,是戴學穎和年輕的團隊最樸素的初衷:把互聯網的信息、更多地帶給大家,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互聯網的便利服務。
一群有情懷的人,做有溫度、以人為本的事,是她輔佐過的三家互聯網巨無霸早期的共同點。
時代不同了,如今的產品經理,在面對科技的進步和口味越來越刁鉆的用戶時,工作標準會發生改變嗎?
對此,戴學穎的答案是,產品開發的本質,其實從未改變。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一直需要明白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能夠帶給用戶的核心價值是什么。保持住這一點,并把它做到極致,就是成功。
二十多年的從業經歷,讓戴學穎深刻地明白,好的產品,永遠是在做減法。
即使面對全新的區塊鏈技術,戴學穎也堅持著同樣的原則:新技術的發跡、取決于能否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應用市場,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潮流和盈利。
如今,戴學穎的身份,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LDV Partners基金合伙人。
出身書香門第,發跡于江湖,深藏功名回歸教育,戴學穎的人生軌跡,與她的前老板Jack Ma幾乎如出一轍。
為什么要回歸大學?戴學穎的答案很簡單:
產品經理這個如此重要的職位,卻極其缺乏系統教育,甚至沒有專業完整的教材。大批大批的優秀畢業生,要在工作之后通過實踐的捶打來慢慢“補課”。這無疑是對資源、人才的巨大浪費。
和過去的產品經理工作類似,戴學穎是要打磨出一個好項目、好學生真正的光輝。而她的心態,一如既往地樸素真誠:當一個學生對她說,她教授的東西非常重要,對自己以后的人生大有幫助時,就是她作為導師的高光時刻。
那么,在課堂和孵化工場中傳教布道、和張小龍一樣穩狠準的戴學穎,又有什么獨門絕技、開發出一款又一款如此貼心又如此“變態”的產品、精準地撓到用戶的“癢癢”的呢?
本期的一佳財世界,為你揭開這個產品經理屆“董明珠”對于痛點、創業和互聯網未來的深度思考。
特別鳴謝:iFly.vc
參考資料:
1. https://coffee.pmcaff.com/article/640702944182400/pmcaff?utm_source=forum&pmc_param=1
2. https://mp.weixin.qq.com/s/g1bTwWz0-dFyneXKnq66sQ
3. http://harryx.blogspot.com/2004/05/blog-post_25.html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蘋果7p支持無線充電嗎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