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將來回顧中國智能手機發展史之時,有一些傳奇的機型和系列注定無法避過。如稱霸Windows Mobile時代和首發Android的HTC的多款機型,如“本土iPhone”魅族M8,如千元3G普及者中興V880和華為U8800,如價格屠夫初代小米手機。它們是中國智能手機產業起步和探索的見證,拉開了國產智能手機啟蒙時代的序幕。
爾后群雄逐鹿的機海大戰,從中華酷聯到華米OV,則是國產手機的黃金發展期,奠定了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局面。這個時期如果要選出一個最具有代表性的機型,我想非華為的Mate系列莫屬。
9月26日華為Mate30系列手機正式發布,華為商城也第一時間開啟了新品發售。其中兩款5G手機與保時捷版則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在華為商城與我們見面。
- Mate 30提供6GB/8GB+128GB兩種存儲分別售價3999元/4299元。
- Mate 30 Pro 8GB+128GB/256GB分別售5799元/6299元。
- Mate 305G版本 8GB+128GB售價4999元,8GB+256GB售價5499元。
- Mate 30 Pro5G版本 8GB+256GB版本售6899元,8GB+512GB版本售7899元。
- Mate 30 RS 保時捷設計提供12GB+512GB存儲,售價12999元。
根據華為商城提供的戰報,自18:08開賣,華為Mate30系列手機的銷售額在1分鐘內便突破5億,相比去年的Mate20首銷再創新高。
Mate的進化之路
華為Mate系列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手機廠商的拼搏史,完整地見證了國產Android旗艦手機發展壯大,從2000元價位到5000元價位的攀升過程。期間彷徨反復,跌宕起伏,不一而足。Mate系列手機,也是國產手機走出中國,沖向世界的代表和成功案例。下面我們列舉其部分重點機型,簡單回顧一下Mate系列機型的演變。
Mate開篇:大屏商務旗艦
2013年1月的CES大展,華為Mate面世。它有6.1英寸的大屏幕和高屏占比,4050mAh超大容量電池,多頻段網絡兼容各國UMTS制式,一開始便奠定了Mate系列大屏長續航的商務機型設計風格。
圖片來源:GSMArena
Mate7:意外驚喜
華為Mate系列走上正軌,成為Android陣營旗艦級產品,是從Mate 7開始的。也正是從這一代開始,華為的麒麟處理器開始使用big.LITTLE大小核架構,在SoC能耗設計層面從此得心應手起來,有了與高通、聯發科旗艦級SoC產品正面競爭的底氣。Mate 7熱銷至加價搶購,一臺難求的情形,可能是華為始料未及的。也正是Mate 7的成功,給Mate系列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Mate9系列:以徠卡之名。
從2014年開始,華為主打P系列和Mate系列雙旗艦。一般來說,新處理器會首先應用在Mate系列上,而新的攝像頭方案會用P系列來試水。Mate9系列機型便首先應用了麒麟960處理器,除了第一次用上Cortex-A73高性能大核設計之外,這也是麒麟系列SoC首次大幅提升GPU性能,采用的是ARM的Mali-G71MP8。當然,更吸睛的是其經徠卡認證的后置雙攝像頭,P9和Mate9系列機型是華為和徠卡合作的開篇,自此華為旗艦手機均將拍照作為核心功能,有了進軍歐美高端手機市場的資本。
Mate20系列:一飛沖天。
2018年上半年,華為P20 Pro將手機圖像傳感器堆上了1/1.7英寸。不同于諾基亞808時代高高凸出的相機模組,華為做到了機身厚度和拍照效果的相對均衡。有P20 Pro的提前鋪墊,攝像頭方案進一步優化的Mate 20 Pro,當仁不讓地沖上了相機測試機構權威榜單——DxOMark評分榜的最高位。這兩款機型也成為攝影手機的代表,它們的成功,讓華為面對iPhone等強大的競爭對手時,也擁有了核心競爭力。
Mate 30:增強補弱
2019年的智能手機市場,競爭空前殘酷。手機廠商和供應鏈廠商都被迫從過去的一年一換代,切換到半年一換代的節奏。所有的手機品牌,幾乎都采用雙旗艦,或一年兩代旗艦機型的策略,相比過去試錯成本無限增大。外觀不好看,可能被淘汰;功能有短板,可能被淘汰;沒有特別長處,可能被淘汰。這就是目前國內手機市場的現狀。
因此,2018-2019這兩年,銷量較好的機型,往往是功能配置均衡,且在某一方面擁有明顯優勢的產品。華為主打拍照,其他的品牌則瞄準快充、游戲性能、性價比等方面。甚至連蘋果也不能免俗,9月份發布的iPhone 11系列,也被迫補足了一直為人所詬病的電池續航。
對于華為來說,Mate20系列、P30系列現在仍然擁有很強的競爭力。而Mate X所代表的手機未來發展方向,似乎還未成熟到可以普及消費市場的程度。因此Mate30系列機型的設計理念,可以歸納為增強、補弱。
華為手機的長板自不用多說,拍照功能、AI算力和應用、移動網絡信號強度、充電速度、續航時間等,但今年可以再加上一項5G。但說到其短板,可能很多消費者感知不深。相比市面上的其他旗艦手機,華為手機產品有兩個較為突出的不足之處。一為視頻拍攝能力,在直播、短視頻空前發達、vlog拍攝門檻極低的現在,視頻拍攝已經是很多消費者有所追求的一項功能,但華為過去幾年手機攝影的重心在靜態圖片層面,對視頻功能的優化不足。二則是GPU性能偏低。
多項黑科技加持的Mate 30 Pro
88°OLED超曲面環幕屏
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發展,更輕薄的機身設計成了廠商們一致的目標。數年前,各家廠商紛紛在旗艦手機上采用AMOLED屏幕,無需背光板的它更輕更薄。于是各家廠商都開始了輕薄競賽, 2012年最薄手機便達到了6.55mm厚度。要知道蘋果有史以來最薄的手機,iPhone 6的厚度也才接近7mm而已。
輕薄手機越來越多,AMOLED屏幕的需求量和采購量也就不斷攀升,進而屏幕廠商競爭越來越激烈,最終促進了AMOLED屏幕的技術發展。廠商與KOL開始“科普”AMOLED屏,越來越多的人因此了解了AMOLED的優缺點,甚至還有DC調光與PWM調光這些晦澀難懂的概念。
LG對于OLED屏幕的介紹
HUAWEI Mate 30 Pro之所以能實現88°的超曲面環幕屏,主要是源自其AMOLED屏幕所采用的COP封裝。什么是封裝?封裝可以簡單理解為半導體元器件的外殼,拿屏幕來說,驅動屏幕的IC電路與排線就是屏幕封裝。
假如你看到的屏幕是一個冰山的海面以上部分,那封裝就是海面以下。把屏幕做大容易,但把封裝部分做小以減少邊框是非常困難的。目前主流的屏幕封裝工藝分為COG、COF、COP三種,其全稱分別是ChipOn Glass、Chip On Film、Chip On Pi,即屏幕芯片位于玻璃上,屏幕芯片集成在柔性PCB版上,屏幕直接彎折。下面這張圖很好地解釋了這三種技術進行解釋。
很明顯,以上三種技術的困難程度依次提升,COG難度 除了屏幕外,正面覆蓋的玻璃也要受曲面屏影響,需采用非常復雜的3D熱彎工藝,來實現更大的曲率。從整體來說,想要做一塊3D曲面玻璃,需要以下幾個步驟:開料→磨邊→超聲波清洗→熱彎→雙面拋光→化學強化→絲印→噴涂→AF。如果劃分得再細致些的話,其中的熱彎一道工藝又能分成加熱軟化、退火等過程,制造的良率相當低。 華為Mate 30 Pro是首批采用“瀑布屏”的手機,因此其需要克服的難關是非常大的,其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時間與人力。但為了這塊88°的AMOLED環幕屏,華為可謂下了血本。 NSA/SA 雙模+5G 5G這個詞相信大家并不陌生,4G網絡對中國人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有了4G網絡大家能夠用手機看直播、看短視頻,甚至查看云上的內容。而5G作為下一代通訊技術,大家都對它有相當高的期待。 5G的全稱為 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簡而言之,5G能帶給我們帶來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以及mMTC(大規模機器通信)三大場景。目前5G已經在我國商用,三大運營商在全國多地都開啟了5G信號的覆蓋。 5G的推動者3GPP組織下有幾百個成員,5G網絡的推動過程中,其規范必須滿足幾百個成員的訴求,天賜3GPP便推出了8種組網方式,來幫助運營商更好更快地建設5G網絡。 圖片轉載自站內:鮮棗課堂 可以看到,在以上的組網方式中,有許多都需要4G基站的參與。在5G早期,平滑過渡確實是廠商需要考慮的點,而中國沒有那么沉重的包袱,自然就是追求一步到位,直接上SA(獨立組網),即基站與核心網都采用5G。在2020年后,僅支持NSA的手機將無法在中國推出。 華為剛好是5G SA網絡的有力推動者之一,在全球擁有著非常高的話語權,也掌握非常多的技術。半年前華為便推出了搭載balong 5000芯片的華為Mate 20 X手機,其也是全球第一部同時支持NSA與SA網絡的5G手機。近期華為再度乘勝追擊,推出了麒麟990 5G芯片,在這一顆SOC內集成了5G芯片,晶體管數也達到了驚人的102億。目前華為Mate 30 Pro 5G手機暫未在國內上市,但華為商城目前已開通5G專區,屆時Mate 30 Pro將正式登陸華為商城5G專區,與5G路由器、其他5G手機與各位見面。 劉海屏 2017年蘋果發布iPhone X,在這之后所有廠商都快速跟進,推出了自家的劉海屏手機,但2018年蘋果繼續劉海屏后,其他廠商卻放棄劉海路線,紛紛推出水滴屏2017年蘋果發布iPhone X,在這之后所有廠商都快速跟進,推出了自家的劉海屏手機,但2018年蘋果繼續劉海屏后,其他廠商卻放棄劉海路和升降攝像頭手機。同樣是劉海屏,蘋果和華為都加入了3D人臉識別模塊、前置攝像頭。看起來非常大的劉海,利用率其實相當地高。 HUAWEI Mate 30 Pro采用的人臉識別模塊是一顆ToF相機,其原理是利用光學手段確認物體的3D結構,再將獲取到的信息進行計算。這里的光學手段是測量反射光達到接收器的時間,由于光速和光波長已知,理論上便能快速計算出光源與物體的距離,最終得到一張被測物體的3D圖像。 使用ToF鏡頭進行人臉識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自拍時ToF相機也能夠對人臉進行詳細檢測,虛化效果更好。ToF相機的可用距離達到了10米,幾乎在所有自拍場景下,它都能發揮作用。除了ToF相機外,華為Mate 30 Pro還創造性地加入了姿態感應器,能夠在離手機幾十厘米處實現隔空操控手機。比如當你在做飯時,即便是濕手也可通過手勢控制手機播放音樂。 雙4000萬徠卡電影四攝 相機也是HUAWEI Mate 30 Pro的巨大升級,其后置四攝中的4000萬主攝與P30 Pro基本保持一致,4000萬像素的RYYB CMOS,擁有非常強的夜拍水平。Mate 30 Pro上又新加入了一顆4000萬鏡頭,于是便在相機模塊中塞入了兩顆“主攝”。這第二顆4000萬攝像頭也擁有諸多特性,3:2的CMOS比例與常見的4:3不同,擁有更強的電影感,單反相機的鏡頭的也是采用3:2設計,因此華為將這顆鏡頭命名為電影鏡頭。這顆電影攝像頭的CMOS大也達到了1/1.54英寸,是當今最大的手機攝像頭之一,在廣角拍照與拍攝視頻時能提供比一般手機更高的亮度。 華為這次還在Mate 30 Pro上加入了多項拍攝功能,比如超高速攝影與超高清夜攝。其中超高速攝影支持720P分辨率的7680 FPS視頻拍攝,而在此之前的手機僅能提供1920FPS高速攝影,拍攝速度直接高出3倍。這個技術有也具有相當高的難度,我們首先算一下一秒鐘的相機數據量,7680FPS即在1秒鐘拍攝7680次,720P照片共有92萬像素,按每個像素3Bit來算,每張照片大小為0.276MB,再乘以7680張,數據處理量可達到2GB/s。這么大的數據量,對于SOC的ISP的算法,以及CMOS的數據傳輸都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而超高清夜攝則是使用4000萬RYYB傳感器,相比普通的RGGB傳感器擁有更高的進光量,再加上實時HDR計算,能夠拍攝出寬容度更高的視頻。 總結: 10年前,華為發布了旗下第一款智能手機U8220,恰好那年也是中國3G網絡正式開啟商用。彼時的華為背靠著運營商這顆大樹,躺著就能賺錢。 2012年中國正式開啟4G網絡的預商用,也是在那年,我們喜聞樂見的余承東被委以重任,負責華為終端業務。余承東在那年發了一條微博,闡述了自己對于華為終端的期望,今天我們將這7條目標拿出來看,余承東把每一條都做到了。 到了當下的5G時代,華為終端距離“硬件世界第一”的目標已是毫厘之間。從4G網絡到5G網絡的進化,我們見證了中國通信行業的飛速發展;華為終端則是從4G時代啟航,并在5G時代成功扮演主角。而從第一代通信技術啟航的摩托羅拉、諾基亞已經被拍在了沙灘上。 之所以華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主要是源自華為巨額的研發投入。就比如相機功能,華為在芬蘭與日本都設立了研究所,為了吸納人才,提供技術交流。近期華為百萬年薪招聘應屆畢業生的新聞也刷爆了全網。 HUAWEIMate 30 Pro就誕生在這樣的環境下,一群理工男為了硬件世界第一這個目標,不斷創新與鉆研,將Mate 30 Pro推到了新的高峰。就在剛剛DxOMark發布了HUAWEI Mate 30 Pro相機測試成績,121分總分,131分拍照得分,再次屠榜,領先第二名4分。 您如果首銷期間您在華為商城購買Mate30系列手機,還將享受三重優惠活動,包括曬單前10000名贈小天鵝音箱、曬單即贈價值149元網易云攝影課程、Mate老用戶額外贈半年延保+享6折購碎屏險,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考慮購買。 除了以上,華為商城還提供了多項權益。首先華為商城作為華為官方商城,備貨量是非常足的,購買更方便;第二華為商城購買擁有更多的服務權益,比如贈送華為老用戶的維保延長服務和碎屏險折扣購買服務;第三是官網購物所贈送的積分可以進行消費抵現;華為商城也擁有以舊換新、免息分期、服務無憂服務,購買更具有優勢。 首銷期間在華為商城購買還有三項優惠,包括曬單前10000名贈小天鵝音箱、曬單即贈價值149元網易云攝影課程、Mate老用戶額外贈半年延保+享6折購碎屏險。 華為商城目前還上架了多款Mate30系列手機的配件,多款手機殼售價覆蓋99元-299元。 Mate 30系列手機27W無線充電器與超級快充無線車充作為Mate 30 Pro的選配配件,目前也在華為商城上架,二者在首發期間還享受20元的優惠,到手價分別為179元與279元。 你會購買HUAWEI Mate30系列手機手機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甘肅生活網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