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物聯網、智能……近兩年,一臺臺價格并不便宜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進駐不少小區。它們都還在良好地運營維護嗎?有多少小區居民在使用它們?把垃圾“投喂”給它們比賣給“黃魚車”們來得方便、實惠嗎?
近日,周到君前往黃浦、虹口、寶山、靜安等多個有智能分類設備的小區采訪,試圖去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垃圾分類,這些“高大上”的設備有必要嗎?起了多大的作用?如果沒有很大的作用,更好的方法在哪里?
現象:用者少,中老年覺得不方便,更多是擺樣子
寶山一小區:智能設備已“停擺”數周
寶山區緯地路一小區投放的是小黃狗智能回收設備。這只“小黃狗”進小區沒多久,就因為小黃狗公司大股東涉嫌相關問題被公安部門調查而“停擺”了。其實,在這臺設備進駐小區之前,小黃狗公司已經出現問題,但這臺設備還沒有馬上停擺。有些居民用過幾次,后來想再用,APP總是顯示箱子已滿。居民們不禁擔憂:這只“小黃狗”會不會自己反倒成了垃圾?
實際上,這段時間,小黃狗在上海、北京、青島等多個城市都處于暫停運營的狀況。
不過,近日,小黃狗公司表示,上海部分小黃狗已開始陸續恢復運營。
黃浦一小區:智能設備只用了幾個月
黃浦區麗園路西民立路一小區,在2018年1月引進了廈門一家環保企業生產的智能分類回收系統。根據當時媒體的報道,這是本市首個智能化垃圾回收系統。企業董事長還親赴上海,在小區接受了采訪。
在電視臺報道中,有一位較年長的居民演示了如何使用設備:先輸入密碼,領取干垃圾和濕垃圾的二維碼,分別貼在垃圾袋上,然后在分類智能機器上分別掃碼,這時干、濕垃圾箱就會自動打開,居民進行投放。
據說,使用智能化回收系統后,一旦分揀員發現居民垃圾分類有錯誤,還可以根據攝像探頭和二維碼等追溯其來源。企業負責人還介紹,機器除了可以給居民投放的垃圾計量、反饋積分外,還可以給政府提供大量管控數據,對垃圾分類進行分析。
一年多過去,周到君走進小區卻發現:大約10組設備(每組有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物3個智能垃圾箱)的蓋子全部開著,去按觸摸屏幕上的按鈕,沒有反應。其中個別智能箱子的蓋子緊蓋著,居民告訴周到君,那是因為這個機器壞了,蓋子打不開。于是,這個想打開蓋子卻打不開的智能垃圾箱前面,被擺上了幾只塑料垃圾桶。實際上,那些蓋子開著的智能垃圾箱內,擺著的仍然是傳統的塑料垃圾桶,智能設備只是給傳統塑料垃圾:穿了一件科技外衣。
“我家廚房里都是兩只垃圾桶,一個干的,一個濕的,但是到小區里扔垃圾,我從來沒有用過那些智能垃圾箱,都是直接扔在老早的塑料垃圾桶里,方便。”小區一名從菜場買菜回來的老伯對周到君說,這些智能設備用起來不方便。
“這些垃圾桶啊,就是擺擺樣子的!”在垃圾桶邊站了一會,周到君又遇到一名前來扔垃圾的阿姨。阿姨說,小區開始垃圾分類其實好幾年了,智能垃圾桶她去年用過一陣子的,后來,掃碼時垃圾桶的蓋子卻怎么也不開,“用過幾個月,但是你說這設備經常壞,誰還愿意用?”說著,阿姨從包里掏出幾張還沒有用完的二維碼,“每次都要輸入密碼取二維碼,然后貼到垃圾桶袋上,再去掃碼開箱,你說麻煩哇?后來有人教我一個辦法,把二維碼貼在不用的硬卡片上,也不用每次取碼貼在垃圾袋上了,直接掃碼開箱扔垃圾就行了。再后來,幾乎所有智能垃圾箱不知道是壞了還是怎么回事,反正蓋子全天候都開著,我是還堅持分類的,但有些人不分的。”
周到君看到,這個小區基本每一幢樓前面都有一組智能垃圾箱,為了避雨,還專門安裝了不銹鋼雨棚。
在另外一組智能垃圾箱前,一位居民說:“家里負責扔垃圾的,大部分是我們這種中老年,扔個垃圾還要一步兩步三步去操作,我們哪里搞得清?分類是要分,家里分好以后,到小區垃圾桶,直接扔進對應垃圾桶就行了。這種智能設備真能識別你有沒有分?”
虹口一小區:更愿意把紙板箱賣給“黃魚車”
虹口區密云路一小區安裝了某企業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一組設備上有干、濕、可回收物等幾個垃圾投放口,并且規定只有早晚才能投放,其余時間刷卡也打不開投放窗口。
對于可回收物,居民是更愿意扔進機器還是自己賣給騎黃魚車收垃圾的師傅?一位居民說:“有時候很小的紙箱子我就扔掉了,反正會有人來撿的,有些我會賣給小區里收垃圾的阿姨。”
居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說,有些居民和小區收垃圾的阿姨熟,就直接給她了,也不要錢,有些會投遞到機器里。
在回收機旁、居委會門口,另外擺放著一臺積分兌換物品的機器,里面只有紙巾可兌換,其余都空著。
在小區收了28年垃圾的阿姨說,“居民更愿意把紙板箱、飲料瓶給我們,因為我們是當場支付現金,而機器給的是積分。”
靜安一小區:年輕人偶爾用,更多時候是擺噱頭
靜安區聞喜路共和新路一小區安裝的是本地一家企業的智能回收設備。小區幾位阿姨、伯伯除了天氣不好,每日都會坐在設備附近聊天,“這個機器啊,我們從來沒有用過,你說我們連手機都不會用,什么微信、支付寶,還叫我們去用這個機器?”一名年齡七八十歲的阿姨說,“啥紙板箱,我經常扔掉的,有人會來撿的。”
另外一名約摸五六十歲的阿姨說,“這個機器有人用,都是年輕人,但也不多。”
一名八十多歲的老伯說,“現在想喝瓶飲料還要靠扔垃圾積分?外面24小時日夜商店,去買買很方便。”
另外一名老伯更直接,“這是擺樣子,擺噱頭的,儂懂哇?領導來了看的。”
周到君到機器跟前試了一下,設備可以使用。如果要投遞飲料瓶,就對著飲料瓶投遞口處的二維碼掃一掃,一個微信小程序就跳了出來,投遞完畢,會反饋積分,每1000積分大約相當于一元,積分可以在旁邊的售貨機上兌換商品,比如,3500積分可以兌換一包挑豆,4000積分可以兌換一包恰恰每日堅果。
根據微信小程序的投遞網點列表,這家企業的網點目前不到40個。
疑問:
一問:多大程度上有助于推進垃圾分類?
滬上一家垃圾分類第三方環保機構已經參與了數百個小區的垃圾分類,其一名區域負責人說,“有時候會聽到小區居委會的人說,‘你看人家哪個哪個小區,這么多先進的智能設備,我們什么也沒有,垃圾分類怎么會成功?’,垃圾分類真的要靠智能設備?”
這名負責人說,迄今為止的實踐中,她認為,智能設備對居民垃圾分類意識的豎立、行為的培養,對整個小區垃圾分類的助推作用有限,“一個小區垃圾分類要取得成功,還是要靠人,不斷地宣傳、教育,當然,方式方法有講究。”
這名負責人還告訴周到君,她多次前往某安裝了智能設備的小區考察,發現早晚垃圾投放高峰,若真要居民一個個掃碼開箱,等箱子關閉后再掃碼開,扔垃圾就要排隊,“居委會不知道是不是也發現了這個情況,在智能設備前放了傳統的塑料垃圾桶,居民可以直接扔進去。”
■各種各樣已經進入上海或者想要進入上海的智能回收設備。
二問:后續運營維護如何解決?
黃浦麗園路西民立路一小區的智能設備上有400客服電話。周到君撥通了電話,廈門生產企業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是生產企業,我們的產品是好的,但后續運營中的一些問題我們也沒有想到,比如說,垃圾箱滿了,系統會發送短信通知清運人員清運,有時候清運人員去晚一點,后面的居民就沒有辦法再扔垃圾了,現在蓋子開著,清運人員就能看清楚垃圾箱里的情況。還有設備故障的維修,最初我們公司是派了一名工作人員常駐上海,但這個開銷太大了,現在我們培訓了當地的人員,維護費用還是我們來出,但這個成本也挺高的。”
小區居委會則表示,這些智能垃圾桶正在進行系統升級,所以蓋子都開著,會進行改進,方便居民投遞。
■目前很多智能回收設備走的是第三方回收商加盟模式。
■黃浦麗園路一小區的設備在南京東路一小區也有使用,目前設備正常運行。
三問:智能設備是否有用戶信息安全問題?
縱觀目前市場上的智能分類回收設備,收集用戶的微信號、手機號,有的還需要綁定銀行卡,這些其實都涉及用戶信息安全問題。
信息泄露、騷擾電話不斷的時代,就有居民對使用這些智能設備提出了信息安全問題。
寶山某鎮在部分小區推行垃圾分類過程中,請第三方公司開發了一個軟件,通過這個軟件對著垃圾桶蓋子上的二維碼掃一掃,就可以獲得扔垃圾的積分。但是,使用蘋果手機的居民發現,這個軟件不是在APP STORE上架的,使用這個軟件要在手機系統里先選擇信任開發者。使用安卓系統的居民發現,下載軟件時出現了“此軟件要訪問你的通訊錄”、“獲取你的位置信息”等一串安全提示。居民高女士在下載時看到這些提示信息,從事軟件開發的兒子建議她不要下載,她自己也嚇得停止了下載進程,“每天的積分不要了。”
■各種智能設備程序,都需要獲取微信號、手機號或者綁定銀行卡,有的還可能訪問通訊錄。
如何做好資源回收:不如用好“黃魚車們”
智能設備也并非一無用處。據悉,日前在復旦大學投放的10臺回收機較受歡迎,運行一個月來,日均回收超過1.8噸可回收物,包括廢舊書本、衣物、紙箱、塑料、玻璃、金屬等品類。接下來,市容環衛部門還準備在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高校進一步推廣落地。
分析其原因,高校的學生對這些設備會操作,接受度高。但在以中老年為主力的小區,或者中老年負責扔家中垃圾的小區,使用率就不那么高了。然而,對智能設備的生產運營企業來說,要實現盈利,必然要一定規模,僅局限在高校,如何盈利?況且,目前階段,業內人士還沒有看到這類設備的盈利模式在哪里?也沒有企業大膽地站出來說,“我們實現了盈利。”
從實際的后期運營來看,大部分企業只是在回收鏈的前端——生產機器,具體從機器里取出回收物,進行分揀、稱重、運輸至中轉站點,再運輸到末端處理工廠,都是靠的其他人或企業,以從機器里取出回收物這個步驟來說,有的就是找小區里的“黃魚車”。
基于此,有業內人士提出,做好資源回收利用、建立兩網融合點(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垃圾分類網絡),不如好好發揮“黃魚車們”的力量,讓他們成為垃圾分類的主力。對于可回收物中的一部分低價值可回收物,比如廢玻璃,出臺激勵政策,鼓勵“黃魚車們”把這類低價值可回收物也回收利用起來,而不是只要紙板箱、飲料瓶等價值稍高的可回收物,這樣,末端的廢玻璃處置利用企業也能被激活。
此外,針對年輕人,鼓勵線上下單,預約上門收取可回收物。目前已經有平臺在做這個事情,收編“黃魚車們”,讓他們執行線下的回收任務,“走這種模式,對政府部門來說,可以節省不小的開支;對小區來說,節約了有限的空間資源,有些小區連建一個垃圾箱房的地方都沒有。”
■靜安桂花園小區連個垃圾箱房也沒有的,過了垃圾投放時間就用罩子把垃圾桶罩起來,垃圾分類照樣做得棒棒的。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商家熱線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